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日脚射空金缕直,下映壁间棱未织。
野老先知雨又风,明朝望此重云黑。
白话文翻译:
夕阳的光芒直射天空,金色的光线映照在岩壁上,形成的棱角尚未织成。
乡间的老人预感到要下雨又要刮风,明天再来看这片天空,重重的乌云已经聚集。
注释:
- 日脚:指太阳的光线。
- 射空:指阳光直射到空中。
- 金缕:形容阳光像金线一样细腻。
- 未织:未形成,未交织。
- 野老:乡村的老人,通常指有经验的人。
- 重云黑:乌云密布,预示着即将来临的风雨。
典故解析:
此诗中提及的“野老”可视为对民间智慧的尊重,反映了古人对自然变化的观察与理解。在古代,农民往往依赖经验判断天气变化,体现了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梅溪,晚号梅山,宋代诗人,擅长诗歌与散文。梅尧臣是“中唐诗派”的重要代表,以其平易近人的风格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著称。他的诗歌常表现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对人情的感悟。
创作背景:
《和张簿宁国山门六题·夕阳岩》是梅尧臣应友人之邀所作,表达了他在山中静观自然的情怀和对未来天气变化的思考。诗作中体现出他对大自然的尊重与敬畏,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对气候变化的敏感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梅尧臣的《夕阳岩》以其独特的视角,描绘出夕阳下的自然景象,诗中充满了细腻的观察与深刻的思考。开头两句“日脚射空金缕直,下映壁间棱未织”,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夕阳的光辉洒落在岩石上的景象,金色的光线穿透空中,给人一种温暖而又宁静的感觉。此处的“金缕”不仅形象地传达了光线的美丽,还暗示了时间的流逝。
接下来的“野老先知雨又风”,则转向了乡间老人的直觉,表明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老人凭借经验预感到即将来临的风雨,展现了自然变化的不可预测性和乡土智慧的价值。
最后的“明朝望此重云黑”,则为全诗增添了一层沉重的气氛。诗人在描绘美丽景色的同时,也不忘提醒人们关注自然的变化,暗示着生活中不可避免的风雨。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也引发读者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简练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变化,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感悟和对自然规律的敬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日脚射空金缕直:太阳的光线直射空中,像金色的丝线一样细腻。
- 下映壁间棱未织:光线映照在岩壁上,尚未形成完整的图案。
- 野老先知雨又风:乡间的老人凭经验预感到即将有雨和风。
- 明朝望此重云黑:明天再来看,天空中已聚集了厚厚的乌云,预示着天气的变化。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阳光比作“金缕”,形象生动。
- 拟人:表现乡间老人对天气变化的“预知”,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反映了生活的无常与对自然规律的尊重。诗人不仅描绘了美好的夕阳景象,更通过老人的预感暗示了未来的不确定性,表达了对生命与自然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日脚:象征光明与希望。
- 金缕:象征美好与珍贵的瞬间。
- 重云黑:象征着未来的不安与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金缕”指的是什么? A. 银色的光线
B. 金色的阳光
C. 红色的霞光
D. 暗淡的光线 -
“野老”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年轻人的智慧
B. 乡村的经验
C. 诗人的思想
D. 自然的变化 -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风雨的恐惧
B. 自然的美丽与无常
C. 对社会的批判
D. 对友谊的思考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早发白帝城》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梅尧臣《夕阳岩》与王维《山居秋暝》:两首诗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观察,但梅尧臣更侧重于自然变化的预感,而王维则注重描绘山中宁静的秋天景象。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梅尧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