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门 九》

时间: 2025-01-11 14:31:37

平原落日马萧萧,剩有山僧赋《大招》。

最是令人凄绝处,垂虹亭外柳波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吴门 九 平原落日马萧萧,剩有山僧赋大招。 最是令人凄绝处,垂虹亭外柳波桥。

白话文翻译:

平原上夕阳西下,马儿嘶鸣声声,只剩下山中的僧人在吟唱着哀歌。 最让人感到凄凉绝望的地方,是那垂虹亭外的柳波桥。

注释:

字词注释:

  • 平原:广阔的平地。
  • 落日:夕阳。
  • 马萧萧:马嘶声。
  • 剩有:只剩下。
  • 山僧:山中的僧人。
  • 赋大招:吟唱哀歌。
  • 凄绝:极其凄凉。
  • 垂虹亭:亭子的名称。
  • 柳波桥:桥的名称。

典故解析:

  • 赋大招:出自《楚辞·大招》,原指楚国诗人屈原所作的哀歌,此处借指僧人的哀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曼殊(1884-1918),近代诗人、文学家,其诗风清新脱俗,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此诗《吴门 九》可能是作者在吴门(今苏州)游历时所作,表达了对离别和时光流逝的哀愁。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作者游历苏州时,目睹平原落日、马嘶声和山僧的哀歌,触景生情,抒发了对离别和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平原落日、马嘶声和山僧的哀歌,营造出一种凄凉绝望的氛围。诗中的“平原落日马萧萧”一句,以夕阳和马嘶声为背景,勾勒出一幅苍凉的画面。而“剩有山僧赋大招”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哀愁的情感,山僧的哀歌仿佛是对逝去时光的挽歌。最后两句“最是令人凄绝处,垂虹亭外柳波桥”,则将这种情感推向高潮,垂虹亭外的柳波桥成为了凄凉绝望的象征。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离别和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平原落日马萧萧”,通过“平原”、“落日”和“马萧萧”三个意象,描绘了一幅苍凉的画面,夕阳下的马嘶声更添几分凄凉。
  • 第二句“剩有山僧赋大招”,以“剩有”一词引出山僧的哀歌,这种哀歌是对逝去时光的挽歌,加深了诗的哀愁情感。
  • 第三句“最是令人凄绝处”,用“最是”强调了凄凉绝望的情感,为最后一句的情感高潮做铺垫。
  • 第四句“垂虹亭外柳波桥”,以“垂虹亭”和“柳波桥”两个地名为载体,将凄凉绝望的情感具象化,成为诗的情感高潮。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平原落日”和“马萧萧”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苍凉的画面。
  • 拟人:“马萧萧”赋予马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 对仗:诗中“平原落日”与“马萧萧”,“剩有山僧”与“赋大招”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平原落日、马嘶声和山僧哀歌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离别和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慨,以及对凄凉绝望情感的抒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平原:广阔的平地,象征着无垠的空间。
  • 落日:夕阳,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 马萧萧:马嘶声,象征着离别的哀愁。
  • 山僧:山中的僧人,象征着孤独和超脱。
  • 赋大招:哀歌,象征着对逝去时光的挽歌。
  • 垂虹亭:亭子的名称,象征着凄凉的地点。
  • 柳波桥:桥的名称,象征着绝望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赋大招”出自哪部作品? A. 《楚辞·大招》 B. 《诗经》 C. 《论语》 D. 《庄子》

  2. 诗中的“垂虹亭外柳波桥”象征着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希望 C. 凄凉 D. 平静

  3. 诗中的“平原落日马萧萧”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A. 热闹的市集 B. 苍凉的平原 C. 繁华的都市 D. 宁静的乡村

答案: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同样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了山中的宁静与超脱,与苏曼殊的诗有相似的意境。

诗词对比:

  • 杜甫《登高》与苏曼殊《吴门 九》: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杜甫的诗更多了一份沉郁和悲壮。
  • 王维《山居秋暝》与苏曼殊《吴门 九》:两者都描绘了山中的景象,但王维的诗更多了一份宁静和超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苏曼殊诗集》:收录了苏曼殊的诗歌作品,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风和创作背景。
  • 《楚辞》:了解“赋大招”的出处和背景。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解析和鉴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