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出微王峡读子厚诗恍然偶作二绝句 张嵲 〔宋代〕 西来一水古今绿,峡里诸山天下奇。 非是愚溪溪上客,未应轻作此山诗。
白话文翻译:
一条西来的水流,古今都一样碧绿, 峡谷中的群山,是天下最为奇特的景观。 若不是愚溪溪畔的游客, 不应该轻易地为这座山作诗。
注释:
- 西来一水:指从西方流来的水流,这里可能指的是某条河流。
- 古今绿:形容水流的颜色自古至今都是碧绿的。
- 峡里诸山:指峡谷中的群山。
- 天下奇:形容这些山景是天下最为奇特的。
- 愚溪溪上客:指柳宗元,他在《愚溪诗序》中提到自己在愚溪的经历。
- 未应轻作此山诗:表示如果不是像柳宗元那样有深刻体验的人,不应该轻易地为这座山作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嵲(1096-1148),字巨山,南宋初年诗人,文学家,与陆游、杨万里等并称“南宋四大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山水景色,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嵲在游览微王峡时,读到柳宗元的诗作后有所感悟而作。诗中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同时也表达了对柳宗元诗作的敬仰,认为只有像柳宗元那样有深刻体验的人,才有资格为这样的山景作诗。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诗中的“西来一水古今绿”和“峡里诸山天下奇”两句,既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壮丽,又暗示了时间的流转和自然的恒常。后两句则通过对柳宗元的提及,表达了对前人诗作的敬仰,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诗歌创作的谨慎态度。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自然和诗歌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 西来一水古今绿:这句诗通过“西来”和“古今绿”两个词组,描绘了水流的恒常和时间的流转,表达了自然景观的永恒之美。
- 峡里诸山天下奇:这句诗用“天下奇”来形容峡谷中的群山,强调了这些山景的独特和壮丽。
- 非是愚溪溪上客:这句诗通过对柳宗元的提及,表达了对前人诗作的敬仰,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诗歌创作的谨慎态度。
- 未应轻作此山诗:这句诗强调了诗歌创作的严肃性,认为只有像柳宗元那样有深刻体验的人,才有资格为这样的山景作诗。
修辞手法:
- 比喻:“西来一水古今绿”中的“古今绿”比喻水流的恒常和时间的流转。
- 夸张:“峡里诸山天下奇”中的“天下奇”夸张地形容了峡谷中的群山。
- 引用:“非是愚溪溪上客”引用了柳宗元的诗作,表达了对前人诗作的敬仰。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诗歌创作的谨慎态度。通过描绘自然景观的壮丽,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通过对柳宗元的提及,表达了对前人诗作的敬仰,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诗歌创作的谨慎态度。
意象分析:
- 西来一水:象征着恒常和时间的流转。
- 峡里诸山:象征着自然的壮丽和独特。
- 愚溪溪上客:象征着诗歌创作的深刻体验和严肃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西来一水”指的是什么? A. 一条河流 B. 一片湖泊 C. 一座山峰 D. 一片森林
-
诗中的“愚溪溪上客”指的是谁? A. 张嵲 B. 柳宗元 C. 李白 D. 杜甫
-
诗中的“未应轻作此山诗”表达了什么意思? A. 不应该轻易地为这座山作诗 B. 应该轻易地为这座山作诗 C. 应该为这座山作诗 D. 不应该为这座山作诗
答案: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柳宗元的《愚溪诗序》
诗词对比: 柳宗元的《愚溪诗序》和张嵲的这首诗都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诗歌创作的谨慎态度。柳宗元的诗作更加注重个人的体验和感悟,而张嵲的诗作则更加注重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前人诗作的敬仰。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
- 《柳宗元诗选》
- 《中国古代山水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