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花钓鱼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4-28 09:17:13

日丽芙蓉阙,春荣太液波。

苑门鸣玉集,辇路翠华过。

芳树周阿密,嘉鱼在渚多。

浮英入樽斝,颁首出蒲荷。

人乐熙熙德,臣赓旦旦歌。

万生同鼓舞,相与醉天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赏花钓鱼二首 其二
作者: 司马光 〔宋代〕

日丽芙蓉阙,春荣太液波。
苑门鸣玉集,辇路翠华过。
芳树周阿密,嘉鱼在渚多。
浮英入樽斝,颁首出蒲荷。
人乐熙熙德,臣赓旦旦歌。
万生同鼓舞,相与醉天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芙蓉花盛开的美丽景象,春天的太液池波光粼粼。园门前传来悦耳的玉音,华丽的辇车在绿树成荫的道路上缓缓经过。芳香的树木围绕着,水边嬉戏的鱼群繁多。浮动的花瓣进入了酒杯,鱼头在蒲荷中探出。人们快乐而和谐,臣子们齐声歌唱。万千生灵共同欢舞,彼此在天际醉陶醉。


注释

  • 日丽:阳光明媚,形容天气好。
  • 芙蓉阙:指盛开的芙蓉花,意指美丽的景致。
  • 春荣:春天的繁荣景象。
  • 太液波:指太液池的波光,表现出水面波动的美丽。
  • 苑门鸣玉集:园门口传来悦耳的声响。
  • 辇路:指专供皇帝或贵族通行的道路。
  • 芳树:香气扑鼻的树木。
  • 嘉鱼:美好的鱼,象征丰饶。
  • 浮英:漂浮的花瓣。
  • 樽斝:酒杯,古代盛酒的器具。
  • 颁首:鱼露出头来。
  • 蒲荷:指蒲草和荷花,水边植物。
  • 熙熙德:和谐快乐的德行。
  • 赓旦旦歌:齐声高歌。
  • 万生同鼓舞:众生皆同欢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和诗人。他以《资治通鉴》闻名于世,主张节俭治国,重视历史教训。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北宋时期,当时国家相对安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诗人以赏花钓鱼的场景为背景,表达了对春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和谐社会的向往。


诗歌鉴赏

《赏花钓鱼二首 其二》是一首表现春日景色与人们欢乐生活的诗。诗中展现了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芙蓉花盛开,太液池波光粼粼,园门前传来悦耳的音乐,仿佛是在庆祝生机勃勃的春天。诗人通过描绘自然的美景,表现出春天的生机和人们的欢愉。

从意象上看,诗中有“日丽”、“春荣”、“芳树”、“嘉鱼”等词汇,均传达出春天的繁盛气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特别是“浮英入樽斝,颁首出蒲荷”,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象,生动而富有诗意。

此外,诗的最后两句“人乐熙熙德,臣赓旦旦歌”则突出了人们的和谐与快乐,生动表现出一种社会的和谐氛围,令人感受到人与自然的美好结合。整首诗通过简单的景物描写,传达出深厚的情感,展现了司马光对人生和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日丽芙蓉阙:明亮的阳光照耀着美丽的芙蓉花,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氛围。
  • 春荣太液波:春天的到来使得太液池的水波轻轻荡漾,象征着生机与活力。
  • 苑门鸣玉集:园门口的音乐声如同玉器撞击,轻柔而悦耳,增加了诗的音乐感。
  • 辇路翠华过:华丽的辇车在翠绿的树木之间缓缓经过,展现了皇家气派。
  • 芳树周阿密:芳香的树木环绕着周边,景色宜人。
  • 嘉鱼在渚多:水边的美丽鱼群游弋,象征着自然的富饶。
  • 浮英入樽斝:漂浮的花瓣落入酒杯中,说明春天的美好时光。
  • 颁首出蒲荷:鱼儿的头从水面冒出,增添了生动的气息。
  • 人乐熙熙德:人们快乐而和谐地享受生活。
  • 臣赓旦旦歌:臣子们齐声歌唱,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 万生同鼓舞:众生共同欢舞,象征着大家的团结与友爱。
  • 相与醉天和:在美好的春日中,人与自然相互交融,尽享和谐的欢乐。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美好比作盛开的花,增强了诗的形象感。
  • 拟人:将自然中的元素赋予人性,如“人乐熙熙德”体现人们的情感。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对春天美好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芙蓉:象征美丽与纯洁。
  • 太液波:象征着春天的生机。
  • 芳树:象征着自然的丰饶。
  • 嘉鱼:象征着富饶与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浮英”指的是什么?
    A. 漂浮的花瓣
    B. 漂浮的鱼
    C. 漂浮的云

  2. “人乐熙熙德”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悲伤
    B. 快乐和谐
    C. 思念

  3. 诗中提到的“辇路”是指什么?
    A. 一条小路
    B. 皇帝或贵族通行的道路
    C. 渔夫的道路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
  • 李白的《庐山谣》:展现了自然景色和人们的欢乐,风格上也有相似之处。

诗词对比

  • 比较《赏花钓鱼二首 其二》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两者都描绘自然景象,但前者更侧重于春日的欢愉与和谐,后者则表达了壮丽的山河与远大的抱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