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李舍人蒲中新斋》

时间: 2024-09-19 20:55:54

陇上家声勇气殊,边亭卧鼓欲安居。

非同王翦私求宅,更似甘宁晚好书。

剑倚寒窗风淅沥,门无杂客柳萧疏。

蒲州风土平生爱,为问旁邻地有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陇上家声勇气殊,
边亭卧鼓欲安居。
非同王翦私求宅,
更似甘宁晚好书。
剑倚寒窗风淅沥,
门无杂客柳萧疏。
蒲州风土平生爱,
为问旁邻地有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陇山的家园,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诗中提到,虽然边亭的鼓声在催促安居,但这并不是为了追求名利,就像王翦那样寻求宅地,而是像甘宁一样,晚年沉浸于读书的乐趣。作者倚剑于寒窗前,听着窗外细雨淅沥,门外没有杂客,只有稀疏的柳树。蒲州的风土我一直深爱,因此我想问问邻居们,这里还有没有多余的土地?

注释

  • 陇上:指陇山地区,寓意家乡。
  • 家声:家族声誉。
  • 勇气殊:显得与众不同的气概。
  • 边亭:边缘的亭子,此处指边境的亭子。
  • 王翦:王翦是战国时期的名将,因其功劳显赫,诗中提及是为了对比追求名利的生活。
  • 甘宁:三国时期的名将,以文雅著称,诗中所指的是他晚年爱好读书的生活。
  • 剑倚寒窗: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在寒窗前静坐的情境。
  • 柳萧疏:形容窗外的柳树稀疏,意境清幽。
  • 蒲州:地名,此处指作者居住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以《资治通鉴》而闻名,主张政治清明和道德教化,提倡儒家思想,作品风格简练而深刻。

创作背景

《寄题李舍人蒲中新斋》写于作者居住的蒲州,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朋友的思念。诗中反映了他追求宁静和内心安定的生活理想,体现了对功名利禄的淡泊。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恬淡生活的向往与对美好田园的热爱。全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情感,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对生活的感悟。前四句通过对比,将诗人宁静的生活与历史人物的追求相对照,表达了他对名利的拒绝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后四句则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身处的环境,清风细雨中,诗人的心灵得以沉淀与安宁。全诗意境幽远,情感真挚,体现了宋代士人的理想与胸怀,具有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陇上家声勇气殊:在陇山这片土地上,我的家族声誉显得特别高尚。
  2. 边亭卧鼓欲安居:在边境亭子旁,鼓声响起,似乎在催促我安定下来。
  3. 非同王翦私求宅:这并不是像王翦那样追求名利的居所。
  4. 更似甘宁晚好书:更像甘宁晚年的时候,专心致志于读书。
  5. 剑倚寒窗风淅沥:我倚剑于寒窗前,听着窗外细雨淅沥。
  6. 门无杂客柳萧疏:门前没有杂客,只有稀疏的柳树。
  7. 蒲州风土平生爱:我一直爱着蒲州的风土人情。
  8. 为问旁邻地有余:我想向邻居询问,是否还有多余的土地。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剑倚寒窗”和“门无杂客”形成对仗,增强了韵律感与节奏。
  • 比喻:将生活的追求比作对书本的热爱,体现内心的宁静。
  • 意象:寒窗、柳树、细雨等意象,构建出一个清幽恬静的生活场景。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名利的超然态度,体现了士人高洁的情操和对自然生活的热爱。

意象分析

  • 陇山:象征家乡,代表了归属感。
  • :象征着士人的气节与理想。
  • 寒窗:代表了清静与思索的环境。
  • 柳树:象征柔和与宁静,营造出闲适的氛围。
  • 细雨:象征着内心的清澈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王翦是哪个历史时期的将领?

    • A. 春秋
    • B. 战国
    • C. 三国
    • D. 隋唐
  2. 诗中的“剑倚寒窗”意指什么?

    • A. 战斗准备
    • B. 宁静思考
    • C. 追求名利
    • D. 旅行
  3. 诗人对蒲州的态度是?

    • A. 讨厌
    • B. 无所谓
    • C. 喜爱
    • D. 渴望离开

答案

  1. B. 战国
  2. B. 宁静思考
  3. C. 喜爱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鹿柴》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李白《月夜忆舍弟》 也描绘了思乡情怀,但更侧重于对亲情的思念。
  • 王维《鹿柴》 以自然景观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两者都体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司马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