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独乐园七题·采药圃
作者: 司马光 〔宋代〕
吾爱韩伯休,采药卖都市。
有心安可欺,所以价不二。
如何彼女子,已复知姓字。
惊逃入穷山,深畏名为累。
白话文翻译:
我喜爱韩伯休,他在城市中采药卖药。
他心地善良,怎么能轻易欺骗别人,因此他的药价始终如一。
可那女子怎么会知道他的姓氏?
她惊恐地逃入深山,十分害怕名声会成为负担。
注释:
字词注释:
- 韩伯休:指汉代的名医韩熙载,因其医术高明而被称为“伯休”。
- 采药:指采集药材。
- 欺:欺骗。
- 价不二:价格不二,意指价格公道。
- 姓字:指姓氏。
- 穷山:深山,偏远地区。
典故解析:
- 韩伯休: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以医术闻名,反映了古代医者的良知与责任感。
- “名为累”:指名声可能带来的负担和困扰,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名声的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荆川,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以《资治通鉴》而闻名。他的诗风质朴、清新,常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关注民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宋代,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医者的尊重与期待,也表露了对名声与个人安宁之间矛盾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韩伯休的描绘,展现了一个诚实守信的医者形象。首句直接表明了诗人对韩伯休的喜爱,接着通过对他采药卖药的描述,强调了其为人之善,表明他不愿意欺骗他人,价格公道,这在当时的社会中是十分难得的品质。
接下来的描写转向一位女子,突出了其对名声的恐惧,反映出社会对名声的过度重视。女子因害怕被人识别而逃入深山,显示了她对名声带来的困扰与焦虑。这种情感的转变使得诗歌富有层次感,既有对诚信的赞美,也有对社会压力的反思。
整首诗在情感上呈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思考。诗中对名声与安宁的对比,深刻地揭示了人们在追求名声与保持内心平静之间的挣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吾爱韩伯休”:直接表达对韩伯休的喜爱,表明诗人对其品质的认同。
- “采药卖都市”:描绘韩伯休的生计,强调其生活的真实和艰辛。
- “有心安可欺,所以价不二”:说明韩伯休诚实守信,不愿意欺骗他人,因此药价公道,传递出道德观念。
- “如何彼女子,已复知姓字”:转向女子,提出疑问,暗示女子对韩伯休的关注。
- “惊逃入穷山,深畏名为累”:女子对名声的恐惧,使她选择逃避,反映出对社会压力的敏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名声比作负担,形象化地表达了社会对个体的压力。
- 对仗:诗句间的对称结构使得诗歌更有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核心思想在于探讨诚信与名声之间的关系,反映了人在社会中的生活状态与心理压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药:象征着医德与良心,代表着韩伯休的职业与价值。
- 深山:象征着逃避与孤独,反映出对名声的恐惧和对现实的逃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韩伯休的职业是什么?
- A. 采药
- B. 读书
- C. 打猎
- D. 织布
-
诗中女子为什么逃入深山?
- A. 害怕被识别
- B. 想要采药
- C. 寻找朋友
- D. 避免雨水
-
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 A. 友谊
- B. 名声与安宁
- C. 战争
- D. 旅行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 李白的《月下独酌》与司马光的《采药圃》均表现了个人情感与社会的关系。前者侧重于酒与友谊的享受,后者则关注诚信与名声的矛盾,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与社会观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资治通鉴》 - 司马光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相关研究文章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独乐园七题·采药圃》这首诗的深意与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