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歌子 冬景》

时间: 2025-01-22 13:42:38

暖日烘晴书,轻寒护晓霜。

小春庭院绕天香。

仙佩珊珊,来自五云乡。

庭下芝兰秀,壶中日月长。

要看鬓绿与瞳方。

一笑人间,千岁饮淋浪。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歌子 冬景
元好问

暖日烘晴书,轻寒护晓霜。
小春庭院绕天香。
仙佩珊珊,来自五云乡。
庭下芝兰秀,壶中日月长。
要看鬓绿与瞳方。
一笑人间,千岁饮淋浪。

白话文翻译:

暖阳照耀着晴空,轻寒守护着清晨的霜冻。
小春的庭院中弥漫着芬芳的香气。
美丽的仙女佩戴着珠宝,仿佛来自五云之乡。
庭下的芝兰茂盛,壶中则盛满了日月的长久。
要看那乌黑的鬓发和明亮的眼睛。
一笑之间,仿佛人间万千岁月都在饮尽这甘露。

注释:

  • 暖日:温暖的阳光。
  • 烘晴书:形容阳光照耀下的晴朗。
  • 轻寒:微微的寒意。
  • 晓霜:清晨的霜冻。
  • 小春:指的是初春的时节。
  • 天香:形容花香扑鼻的气息。
  • 仙佩:形容美丽女子佩戴的饰物。
  • 五云乡:指的是仙境或美好的地方。
  • 芝兰:指兰花和芝草,象征高洁的品德。
  • 壶中日月:比喻时间的悠久。
  • 鬓绿与瞳方:形容美人的两种美丽特征。
  • 淋浪:形容饮水的乐趣,象征长生不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好问(1190年-1257年),字仲明,号天池,元代著名诗人、词人。元好问出身于官宦世家,自幼聪慧,工于诗词,尤其擅长于古体诗和词。他的作品兼具情感与理性,语言清新,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诗人心境悠然之际。诗人在冬季的自然景象中感受到温暖与美好,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向往。

诗歌鉴赏:

《南歌子 冬景》是一首充满生机与温情的词作,诗人通过描绘冬日的阳光、轻寒和庭院中的花香,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诗中“暖日烘晴书”一句,生动地刻画了冬日的温暖和晴朗,使人感受到一丝温情的流动。接着,诗人以“轻寒护晓霜”描绘了清晨的宁静气氛,展现了冬季特有的美感。

在“仙佩珊珊,来自五云乡”中,诗人将美丽的女子比作从仙境而来的仙女,体现了对理想化美的向往与追求。接下来的“庭下芝兰秀,壶中日月长”则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热爱与对时间流逝的哲思。

最后,诗人以“一笑人间,千岁饮淋浪”作为结尾,展现了对生活的豁达态度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这首词不仅表达了对冬季美景的欣赏,同时也蕴含了对生命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邃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暖日烘晴书:暖阳下的晴空仿佛在书写生活的美好。
  • 轻寒护晓霜:微寒的气息守护着清晨的霜冻,描绘了清晨的宁静之美。
  • 小春庭院绕天香:春天的花香弥漫在庭院中,象征着生命的复苏和芬芳。
  • 仙佩珊珊,来自五云乡:美丽的女子佩戴着仙女般的饰品,仿佛从天上云端而来,营造出一种梦幻的氛围。
  • 庭下芝兰秀,壶中日月长:庭院中的兰花绽放,展现出生命的美好;而壶中盛满了日月的光辉,象征着永恒和珍贵。
  • 要看鬓绿与瞳方:强调了自然美与人性美的交融,展现了对美的渴望。
  • 一笑人间,千岁饮淋浪:一笑之间,似乎能饮尽所有的甘露,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壶中日月长”比喻时间的悠久与珍贵。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情感,如“轻寒护晓霜”。
  • 对仗:整首词在结构上采用了对称的句式,使得诗句更为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冬季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展现了人性中的温情与宁静。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暖日:象征温暖与希望。
  • 轻寒:代表冬季的清新与宁静。
  • 天香:象征着生命的芬芳与美好。
  • 仙佩:比喻理想与美好的追求。
  • 芝兰:象征高洁的品德与自然之美。
  • 壶中日月:代表时间的珍贵与悠久。
  • 鬓绿与瞳方:象征美丽与人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暖日烘晴书”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悲伤
    B. 温暖
    C. 冷漠

  2. “仙佩珊珊”中的“仙”是指什么?
    A. 普通人
    B. 仙女
    C. 动物

  3.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对战争的反思
    B.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C. 对时间的无奈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by 张若虚
  • 《静夜思》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生命的流动,与《南歌子 冬景》中的冬日景象形成鲜明对比。
  • 两者都展现了自然的美,但在情感表达上,《春江花月夜》更为柔情,而《南歌子 冬景》则展现出一种温暖的豁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元好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