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宴诗》

时间: 2025-01-10 23:02:22

公子敬爱客,终宴不知疲。

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

明月澄清影,列宿正参差。

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

潜鱼跃清波,好鸟鸣高枝。

神飙接丹毂,轻辇随风移。

飘飖放志意,千秋长若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公子敬爱客,终宴不知疲。
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
明月澄清影,列宿正参差。
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
潜鱼跃清波,好鸟鸣高枝。
神飙接丹毂,轻辇随风移。
飘飖放志意,千秋长若斯。

白话文翻译

公子对客人十分热情,宴会结束后仍不感到疲倦。
在清幽的夜晚,我们游玩在西园,轻车华盖随行。
明亮的月光照映着清澈的影子,星宿在天上参差不齐。
秋天的兰花铺在长长的山坡上,朱红的花朵映衬着绿池。
潜伏的鱼儿在清波中跃出,好鸟在高枝上欢鸣。
神风吹拂着轻便的车辇,随风而行,轻快无比。
我心中飘荡着意志,愿意在千秋万代中留下这样的情怀。

注释

  • 公子:指高贵的年轻人,通常是指王公贵族之子。
  • 敬爱客:对客人十分尊敬和喜爱。
  • 飞盖:指华丽的车盖,表示身份的象征。
  • 澄清影:指明月在水中的清晰影子。
  • 列宿:指星宿,古代天文学的划分。
  • 潜鱼:指藏在水中不易被发现的鱼。
  • 神飙:指神速的风。
  • 丹毂:指红色的车轮,象征豪华的座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曹植(192年-232年),字子建,魏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才华横溢,以辞藻华丽、情感真挚著称。他是三国时代魏国的王子,因才情出众而受到广泛赞誉。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魏晋时期,当时政治动荡,士人们常常通过宴会聚会,抒发情怀,交朋友,展示个人魅力。诗中所描绘的美好夜晚和欢快场景,反映了当时士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公宴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宴会场景的热情与欢愉。诗的开头通过“公子敬爱客”引入,展示出主人对客人的热情,使人感受到一种欢快的氛围。接着,诗人描绘了清夜西园的美丽景象,夜空中的明月和星宿,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意境。

“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一句则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画面,表达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潜鱼跃清波,好鸟鸣高枝”则通过生动的意象,体现出宴会的活泼与欢快,带给读者一种愉悦的感受。

整首诗不仅表现了宴会的欢乐场景,也隐含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最后一句“飘飖放志意,千秋长若斯”更是点明了主题,诗人愿意在千秋万代中追求自由和理想,反映了魏晋时期士人对个体情感和理想的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公子敬爱客:表明宴会的主人的热情好客。
  • 终宴不知疲:宴会进行得愉快,参与者忘却了疲劳。
  • 清夜游西园:诗人在宁静的夜晚游玩西园,描绘出一种悠闲的氛围。
  • 飞盖相追随:华丽的车盖随行,体现出高贵的身份。
  • 明月澄清影:明亮的月光映照在水中,营造出清澈的意境。
  • 列宿正参差:星辰在夜空中错落有致,增添了夜晚的美丽。
  • 秋兰被长坂:描绘秋季的兰花,体现自然美。
  • 朱华冒绿池:红花在绿水上盛开,色彩鲜明。
  • 潜鱼跃清波:鱼儿在水中跳跃,生动形象。
  • 好鸟鸣高枝:鸟儿在高处鸣叫,增添活力。
  • 神飙接丹毂:神速的风与华丽的车轮相伴,象征轻松自在。
  • 轻辇随风移:轻便的车辇随风而行,表现出轻松的状态。
  • 飘飖放志意:心中志向高远,表现出理想的追求。
  • 千秋长若斯:希望这种理想和情感能永存千秋。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神飙接丹毂”,将风比作神速,与华丽的车轮相结合。
  • 拟人:如“好鸟鸣高枝”,赋予鸟类以人的特征。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表达了对美好生活和理想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魏晋时期士人对宴会、友谊以及自然美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公子:象征高贵和身份。
  • 明月:象征纯洁和宁静。
  • 秋兰:象征高雅和清香。
  • 潜鱼:象征生命的活力。
  • 轻辇:象征自由与自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公宴诗》的作者是谁?

    • A. 曹操
    • B. 曹植
    • C. 王粲
  2.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包括:

    • A. 明月和秋兰
    • B. 春花和冬雪
    • C. 夏雨和秋风
  3. 诗中“飘飖放志意”的意思是:

    • A. 心情愉快
    • B. 志向高远
    • C. 随风而行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赠白马王彪》:王粲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与王粲的《登楼赋》相比,两者都展现了士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曹植的《公宴诗》更多地表现了宴会的欢乐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而王粲则更侧重于对历史的感慨和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魏晋诗歌选注》
  • 《曹植诗文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