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仙子 宛仙属题墨水仙》
时间: 2025-01-27 03:32:5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天仙子 宛仙属题墨水仙
作者: 席佩兰
一片潇湘间白碧。
飞过寒香春欲湿。
仙人元自不知春,
波愁绝。云愁绝。
弹到哀弦声更彻。
沧海迢迢归未得。
却向人间凄独立。
夜深不语奈情何,
心无迹。魂无迹。
月落天空何处觅。
白话文翻译:
在潇湘地区,空中飘浮着一片白色的雾气。
寒香的气息飘散开来,春天的湿润气候也随之而来。
仙人本身并不知道春天的到来,
波涛的忧愁消失殆尽,云雾也全然消散。
弹奏着哀伤的弦乐声更加清晰。
大海遥远,归去的旅程仍未完成。
我却在尘世间孤独地伫立。
夜深人静,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份情感,
心灵无处可寻,魂魄无影无踪。
月亮落下,天空中又该去何处寻找呢?
注释:
- 潇湘:指的是潇水和湘江,古代诗人常用来形容水乡的美丽和伤感。
- 寒香:即清冷的香气,这里指的是春天来临时的气息。
- 仙人:指超凡脱俗的人物,通常用来形容神仙或隐士。
- 波愁绝、云愁绝:意指忧愁的情感消散。
- 沧海:大海,象征着遥远和无尽的旅程。
- 月落:月亮落下,常用来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孤独的感受。
典故解析:
本诗虽未直接提及具体典故,但“潇湘”常用以表达离愁别绪,诗中表现的孤独和对春天的无奈也与古人对自然的敏感情感相承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席佩兰是清代的女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结合。她的诗词常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优美的意象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反映出当时社会对于个体情感的关注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席佩兰身为女性诗人,作品中常流露出对生活和情感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天仙子》通过优美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渴望与对孤独的感慨。开头的“潇湘间白碧”便勾勒出一幅清新雅致的水乡图景,给人以美的享受。随着“飞过寒香春欲湿”的描写,读者仿佛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然而,诗中随即转入对孤独的深刻思考,“仙人元自不知春”一语,表现出即使在春天来临之际,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后面的“波愁绝,云愁绝”则通过音韵的重复,进一步加深了情感的表达。诗的最后几句“夜深不语奈情何,心无迹,魂无迹”将孤独与无奈推向高潮,月落的意象更是增添了几分惆怅感。整首诗在优美的意象中渗透着深沉的情感,使人感受到一种无法言说的哀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片潇湘间白碧:描绘了潇湘地区的美丽景色,给人以清新之感。
- 飞过寒香春欲湿:传递出春天来临的气息,暗含着对春天的期盼。
- 仙人元自不知春:暗示诗人对超脱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
- 波愁绝,云愁绝:情感的释放,忧愁随之消散。
- 弹到哀弦声更彻:乐声更显哀伤,加深情感的深度。
- 沧海迢迢归未得:表达了对归属感的渴望,却始终无法实现。
- 却向人间凄独立:在现实中感到孤独无依。
- 夜深不语奈情何:在夜深人静之时,内心的情感无法诉说。
- 心无迹,魂无迹:心灵与灵魂的失落感。
- 月落天空何处觅:对未来的迷茫和无处可寻的孤独。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潇湘比作美丽的景色,营造出清新脱俗的意境。
- 对仗:如“波愁绝,云愁绝”,增强了诗的音乐感和节奏。
- 排比:通过层层叠加的句式,表现出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渴望和对孤独的感慨,表现出一种对生命和情感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柔软与坚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潇湘:水乡的美与忧伤。
- 寒香:春天的气息,象征新的开始。
- 月落:时间的流逝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潇湘”指的是哪个地区?
A. 长江
B. 湘江
C. 黄河
D. 宁波 -
“仙人元自不知春”中“仙人”指的是什么?
A. 普通人
B. 超凡脱俗的人物
C. 农民
D. 商人 -
诗中提到的“月落”有什么象征意义?
A. 太阳升起
B. 时间的流逝和孤独
C. 春天的来临
D. 花开的季节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同样表达了对情感的思考与孤独的感受,但带有更多的历史和个人情感的交织。
- 苏轼的《水调歌头》:在思念中融入了对自然的感受,表现出一种豁达的态度,相较于席佩兰的细腻和哀愁更为开阔。
参考资料:
- 《清代女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