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衷情·今宵分破鹘沦秋》

时间: 2025-02-04 15:45:38

今宵分破鹘沦秋。

孤客兴何悠。

要向云中邀月,真个是呆头。

风阵紧,电光流。

雨声飕。

嫦娥应道,未卜明年,是乐还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今宵分破鹘沦秋。孤客兴何悠。要向云中邀月,真个是呆头。风阵紧,电光流。雨声飕。嫦娥应道,未卜明年,是乐还愁。

白话文翻译:

今夜正是秋天的破晓,孤独的客人心情何其悠然。想要在云中呼唤明月,真是不自量力。风声紧促,闪电流动,雨声如急。嫦娥或许会说,明年究竟是快乐还是忧愁,尚未可知。

注释:

字词注释:

  • 分破:分开,破晓之意。
  • :指秋天的猛禽,象征孤独。
  • :悠然自得,心情舒畅。
  • 呆头:本指傻瓜,这里用来形容自己无知地邀月。
  • 风阵紧:风声急促。
  • 电光流:闪电流动。
  • 嫦娥:月宫中的仙女,象征月亮。

典故解析:

  • 嫦娥奔月:古代神话,嫦娥因偷吃不死药飞入月宫,成为月神,象征孤独与美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潜,宋代诗人,字惟道,号潜斋,晚号云峰。以词作著称,风格清新脱俗,常表达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的结合。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吴潜晚年,正值社会动荡,诗人在孤独的情况下,抒发对自然的感慨与内心的思索。

诗歌鉴赏:

这首《诉衷情·今宵分破鹘沦秋》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孤独与思考。开篇“今宵分破鹘沦秋”,将时光、季节紧密结合,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诗中“孤客兴何悠”,既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悠然自得,又隐含着一种无奈的孤独感。接着,诗人想要在云中邀月,反映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渴望,然而“真个是呆头”,却又自嘲其无知,显示出对现实的清醒认识。

“风阵紧,电光流,雨声飕”,这几句通过声音与气象的描绘,增强了诗的画面感与动感,仿佛将读者带入那种紧张的氛围中。最后提到“嫦娥应道”,引入了古典神话,暗示了对未来的不确定与思考,诗人似乎在问:明年是乐还是愁?这不仅是对自己情感的反思,也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整首诗在情感上有着深刻的层次,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孤独的反思,最终归结到对未来的迷茫,展现了诗人复杂而真实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今宵分破鹘沦秋:今夜正是秋天的破晓,时间感与季节感交织。
  • 孤客兴何悠:孤独的旅人心情悠然,反映出内心的矛盾。
  • 要向云中邀月,真个是呆头:想要在云中呼唤明月,表现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 风阵紧,电光流:描绘出暴风雨前的紧张气氛,渲染情感。
  • 雨声飕:雨声细腻,增强了孤独感。
  • 嫦娥应道,未卜明年,是乐还愁:提到嫦娥,寓意对未来的迷茫。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夜晚与秋天结合,暗示孤独。
  • 拟人:用“嫦娥应道”拟人化,增加了情感的深度。
  • 对仗:如“风阵紧,电光流”,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映射内心情感,表现了孤独、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揭示了人生的复杂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客:象征孤独的人。
  • :代表美好与渴望。
  • 风、雨:象征自然的变化与内心的波动。
  • 嫦娥:象征美丽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孤客兴何悠”中的“悠”指的是什么?

    • A. 高兴
    • B. 悲伤
    • C. 悠然自得
    • D. 忧愁
  2. “嫦娥应道”是指什么?

    • A. 妇女
    • B. 月亮
    • C. 未来
    • D. 过去

答案:

  1. C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吴潜的诗更显孤独与思考的深度,而李白则更多是对乡愁和思念的表达。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吴潜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