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喷玉岩》

时间: 2025-01-24 08:43:17

息履岩头再振衣,千秋回首忆同谁。

水声不似当年响,石壁犹存去日诗。

野老扫苔惊客暮,山花催鸟报春迟。

未知真隐归何处,斜照阑干半谢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喷玉岩
作者: 甘学 〔明代〕

息履岩头再振衣,
千秋回首忆同谁。
水声不似当年响,
石壁犹存去日诗。
野老扫苔惊客暮,
山花催鸟报春迟。
未知真隐归何处,
斜照阑干半谢时。

白话文翻译:

在岩石之顶稍作停留,整理衣衫,
千年之后回首往事,记得与谁同游?
水声已经不如当年那样清脆,
石壁依然保存着往日的诗篇。
山野的老人扫去青苔,惊动了黄昏的客人,
山花催促鸟儿,春天却来得迟缓。
不知道真正的隐士归于何处,
斜阳照在栏杆上,似乎也在悄然凋谢。

注释:

  • 息履:休息,脱去鞋子。
  • 千秋:形容时间久远。
  • 水声:指溪水的声音。
  • 石壁:石头的壁面。
  • 野老:指村里的老者。
  • 扫苔:扫去长满青苔的地方。
  • 惊客:惊动了来访的客人。
  • 斜照:斜射的阳光。
  • 阑干:栏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甘学,明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多表现自然风光与人文情怀,风格清新雅致。

创作背景:本诗作于游览喷玉岩时,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的追忆,以及对自然景色的感慨,反映出他对时间流逝的思考与对人生的哲理性探讨。

诗歌鉴赏:

《游喷玉岩》是一首蕴含深邃哲理的古诗,诗人在游览喷玉岩时,既享受了自然的美,也触发了对人生的感悟。开头两句以“息履”和“千秋”开篇,表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不舍。接着,诗人通过对水声和石壁的描绘,表达了岁月的变迁,水声的消逝象征着往日的记忆,而石壁的存在则承载了历史的痕迹。

中间两句描绘了自然的景象,野老的扫苔和山花的开放构成了生动的画面,带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然而,春天的迟到又暗示着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给人以思索。最后两句以“未知真隐归何处”收束,表现了对隐士归处的思考,暗含人生的追寻与归属。

整首诗以清丽的语言,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人生的深刻思考,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息履岩头再振衣:在岩头稍作休息,整理衣服,表现了轻松自在的游览心情。
    • 千秋回首忆同谁:回首千年,想念当年的同行者,体现了对朋友的怀念与时间的流逝。
    • 水声不似当年响:水声已不如当年清脆,折射出岁月的无情与变化。
    • 石壁犹存去日诗:石壁依旧保留着昔日的诗篇,象征着历史的永恒。
    • 野老扫苔惊客暮:乡野的老人扫去青苔,打破了黄昏的宁静,增添了人间的气息。
    • 山花催鸟报春迟:山花的开放催促着鸟儿,却又显得春天来得迟缓,暗示了生命的节奏。
    • 未知真隐归何处:表达了对隐士归宿的思索,寓意人生的追寻与归属。
    • 斜照阑干半谢时:斜阳映照在栏杆上,似乎时间也在悄然凋谢,给人以时光流逝的感慨。
  • 修辞手法

    • 拟人:如“水声不似当年响”,通过拟人手法使水声具备情感。
    • 对仗:如“千秋回首忆同谁”与“水声不似当年响”,形成对偶,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往昔的怀念以及对人生归宿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 水声: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记忆的消逝。
  • 石壁:代表历史的长存,承载着过往的情感与思索。
  • 野老:象征着平凡生活中的智慧与宁静。
  • 山花:代表自然的美丽与生命的脆弱。
  • 斜照: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息履”的意思是: A. 休息
    B. 行走
    C. 脱鞋
    D. 思考

  2. “水声不似当年响”中,水声的变化象征着什么? A. 自然的变化
    B. 友谊的消逝
    C. 时间的流逝
    D. 生命的轮回

  3. 诗中的“野老”指的是: A. 孤独的人
    B. 农村的老人
    C. 隐士
    D. 游客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山中杂诗》 - 王维
  2. 《江雪》 - 柳宗元
  3. 《望庐山瀑布》 - 李白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中雑诗》相比,甘学的《游喷玉岩》同样关注自然与人生,但王维的诗更倾向于表现内心的宁静与孤独,而甘学则更强调对往昔的追忆与对生命的思考。

参考资料:

  1.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2. 《明代诗人甘学研究》
  3. 《诗词的意象与情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