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郓州溪堂诗》

时间: 2025-01-25 23:08:45

帝奠九㙻,有叶有年。

有荒不条,河岱之间。

及我宪考,一收正之。

视邦选侯,以公来尸。

公来尸之,人始未信。

公不饮食,以训以徇。

孰饥无食,孰呻孰叹。

孰冤不问,不得分愿。

孰为邦蟊,节根之螟。

羊很狼贪,以口覆城。

吹之喣之,摩手拊之。

箴之石之,膊而磔之。

凡公四封,既富以彊。

谓公吾父,孰违公令。

可以师征,不宁守邦。

公作溪堂,播播流水。

浅有蒲莲,深有葭苇。

公以宾燕,其鼓骇骇。

公燕溪堂,宾校醉饱。

流有跳鱼,岸有集鸟。

既歌以舞,其鼓考考。

公在溪堂,公御琴瑟。

公暨宾赞,稽经诹律。

施用不差,人用不屈。

溪有蘋菰,有龟有鱼。

公在中流,右诗左书。

无我斁遗,此邦是庥。

意思解释

郓州溪堂诗

原文展示

(此处是原文内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和和谐的溪堂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理想政治的向往。诗中提到的“帝奠九㙻”、“公来尸”等意象,表现了对统治者责任与公正的期待。溪水流淌,鱼儿跳跃,鸟儿栖息,显示了一个富饶的社会和安宁的生活环境。

注释

  • 九㙻:古代对国家或地方的称谓,象征统治者的权威。
  • 荒不条:荒废而未耕种,暗指社会的混乱和不治。
  • 公来尸:指的是公正的治理。
  • 宾燕:指宴会上的宾客,表现出一种和谐的社交氛围。
  • 考考:形容鼓声的清脆响亮。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韩愈(768年-824年),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他是古文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提倡以古文取代骈文,强调文章的内容和思想的深度。

创作背景

《郓州溪堂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和政治腐败之时。韩愈在此诗中通过对溪堂的描绘,反映了对理想社会的渴望,希望通过正义的治理实现国家的繁荣与安宁。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社会观察,展现了韩愈对理想政治的追求与对当时现实的反思。溪堂作为诗的中心,象征着一种和谐的社交与自然环境,流动的水、嬉戏的鱼、栖息的鸟,一切都在诉说着生命的活力。诗中运用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同时,诗中涉及的“公正”、“责任”等主题,反映了韩愈作为知识分子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他希望通过诗歌的力量,唤起社会对公正治理的重视,强调统治者的责任与民众的权利。整首诗在优美的意境中,传达出一种对未来美好社会的向往,以及对现状的不满和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帝奠九㙻,有叶有年:提及国家的治理,强调应有的繁荣与稳定。
  • 有荒不条,河岱之间:描述社会的荒废与不治,暗示当前政治的腐败。
  • 及我宪考,一收正之:表现出对理想治理的期待。
  • 公来尸之,人始未信:表达对公正治理的怀疑与期待。
  • 孰饥无食,孰呻孰叹:描绘社会的不公与民生困苦。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溪堂”比喻理想社会的乌托邦。
  • 对仗:诗中使用对仗的句式,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 拟人:让自然景物具有人性化的特征,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生命与流动,反映社会的变迁。
  • 鱼、鸟:代表自然的和谐,寓意人们的安乐和富足。
  • 琴瑟:象征和谐美好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公来尸”是什么意思? A. 公正的治理
    B. 统治者的权威
    C. 自然的和谐
    D. 魏晋风度

  2. 填空题:诗中描绘的溪堂中,有,表现出自然的美好。

  3. 判断题:诗人认为当时的政治状况是理想的。 (对/错)

答案

  1. A
  2. 鱼,鸟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韩愈《郓州溪堂诗》与李白《庐山谣》:两者均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但韩愈更侧重于政治责任,而李白则强调个人的自由与放浪形骸。

参考资料

  • 《韩愈集》
  • 《唐诗三百首》
  • 《古文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