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乐》
时间: 2025-02-04 16:15:4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齐天乐
酒人燕市相逢处,秋清俊游酣畅。
蜡屐乘春,征衣浣雨,来认桤林弥望。
啼鹃度响。过卓女垆前,累君惆怅。
草草莺花,梦梁莫作旧京想。
空舲怨谣费泪,送猿声两岸,孤棹西上。
蜀纸裁书,巴弦按拍,为报行人无恙。
凭栏意广。傍鼓角严城,夜占天象。
月没参横,少微星最朗。
白话文翻译:
在燕市相遇的酒人,秋天的清风中尽情游玩。
穿着蜡屐,乘着春雨,来这里认知那片广袤的桤林。
啼叫的杜鹃鸟声此起彼伏,路过卓女的酒垆前,令人倍感惆怅。
草草的莺花,梦中不要再对旧京有任何遐想。
空荡的船只在怨歌中白白耗费泪水,猿声在两岸回响,孤独的小船向西而去。
用蜀纸写信,弹奏巴弦的旋律,只为告知行人一路平安。
凭栏远望,意气洒脱。附近鼓角声声,夜晚占卜天象。
月亮已落,星星稀疏,最明亮的少微星在夜空闪耀。
注释:
- 燕市:指燕京(今北京),是当时繁华的城市。
- 蜡屐:一种木制的凉鞋,古人常用。
- 桤林:桤木树林,象征自然和宁静。
- 卓女:古代酒家女,可能是指卖酒的女子。
- 猿声:猿猴的叫声,常用来渲染孤独感。
- 蜀纸:四川出产的纸,代表书信的寄托。
- 巴弦:古代乐器,象征音乐与情感的传达。
典故解析:
- 啼鹃:古人常以杜鹃鸟的叫声抒发对故人的思念。
- 空舳怨谣:表达孤独与无奈,常见于古诗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庞俊,近代诗人,生于动荡时代,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幽雅,常以自然景物抒发情怀。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作者游历之际,受到秋天的清风和自然景色的启发,表达了对旧时光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感慨。
诗歌鉴赏:
《齐天乐》是一首充满秋意的抒情诗,诗人以游秋的场景为背景,营造出一种清晰而悠远的意境。开头的“酒人燕市相逢处”便设定了一个热闹的场景,接着,诗人描绘了在清秋之中,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蜡屐的轻快与春雨的细腻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诗中多次提到的鸟声与自然元素,不仅增添了诗的生动性,也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啼鹃度响”,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惆怅,似乎在表达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草草莺花,梦梁莫作旧京想”更是将这种情感推向高潮,告诫自己不要再沉浸于过去的思念中。
最后,诗歌在孤独的小船上结束,象征着一种孤独的旅程,也让人感受到生活的无常与变化。整首诗既有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也有对现实的哲思,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考与感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酒人燕市相逢处:描绘了热闹的场景,表明人与人之间的偶然相遇。
- 秋清俊游酣畅:秋天的清新让人感到舒畅,游玩的心情愉悦。
- 蜡屐乘春,征衣浣雨:用蜡屐行走在春雨中,表现了与自然的亲密接触。
- 啼鹃度响:杜鹃鸟的叫声穿透了宁静的秋天,传达了思乡之情。
- 草草莺花,梦梁莫作旧京想:提醒自己不要再沉溺于对旧京的回忆中。
- 空舳怨谣费泪:孤独的船只在唱着怨歌,流下的泪水无用。
- 送猿声两岸,孤棹西上:孤独的航行,猿声在两岸回响,加深了孤独感。
- 蜀纸裁书,巴弦按拍:用四川的纸写信,弹奏乐器,表达对行人的祝福。
- 凭栏意广:在栏杆前,放眼远望,心情胸怀宽广。
- 傍鼓角严城,夜占天象:夜晚的鼓声与星空,增添了神秘感。
- 月没参横,少微星最朗:月亮已经落下,少微星在夜空中最为明亮,象征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蜡屐乘春”,展现轻快的感觉。
- 拟人:如“啼鹃度响”,让自然与情感相结合。
- 对仗:如“空舳怨谣费泪,送猿声两岸”,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与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了对旧时光的思念与现实孤独的感慨,展现了生活的无常与深沉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酒人:象征社交与生活的乐趣。
- 啼鹃:象征思乡与惆怅。
- 蜀纸:象征书信的寄托与情感的传递。
- 孤棹:象征孤独的旅程与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酒人燕市”中的“燕市”指的是哪个地方?
A. 成都
B. 北京
C. 上海 -
诗中提到的“啼鹃”有何象征意义?
A. 快乐
B. 思乡
C. 孤独 -
“空舳怨谣”中的“空舳”意指什么?
A. 船只孤独
B. 船只繁忙
C. 船只沉没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对比庞俊的《齐天乐》与李白的《庐山谣》,两者均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但李白的作品更显豪放,而庞俊则更注重细腻情感的表达。
参考资料:
- 《古诗词鉴赏入门》
- 《近现代诗人庞俊研究》
- 《诗词的艺术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