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往事只堪哀》

时间: 2025-01-10 22:08:03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秋风庭院藓侵阶。

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

晚凉天净月华开。

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浪淘沙·往事只堪哀
李煜 〔五代〕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秋风庭院藓侵阶。
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
晚凉天净月华开。
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白话文翻译:

往事只令人感到悲哀,面对眼前的景色无法排遣心中的忧愁。秋风吹拂,庭院中的青苔已经侵蚀了台阶。我任凭珠帘闲散地不去卷起,整日无人与我相伴。金锁早已沉埋,壮丽的气概如同蒿草般平淡。晚秋的凉意袭来,天色清朗,月光皎洁。想起那玉楼瑶殿的影子,空自映照着秦淮河。

注释:

  • 往事:以前的事情,通常指令人遗憾的往事。
  • 难排:难以排遣,无法释怀。
  • :青苔,常用来象征时间的流逝与衰败。
  • 珠帘:指装饰用的帘子,常用于宫廷。
  • 金锁:指金色的锁,象征着曾经的富贵与繁华。
  • 蒿莱:野草,象征衰败与凋零。
  • 月华:月光,象征清冷与孤寂。
  • 玉楼瑶殿:美丽的楼阁,常用来比喻奢华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煜(937年—978年),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的最后一位皇帝,著名的词人。他的词风婉约,情感细腻,善于描绘个人的悲欢离合。李煜在位时国势衰弱,最后被宋朝俘获,余生在南宋过着被囚禁的生活。

创作背景:

《浪淘沙·往事只堪哀》作于李煜被俘期间,表现了他对往昔荣华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诗中通过悲秋的景象,传达出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深切怀念与无尽的惆怅。

诗歌鉴赏:

《浪淘沙·往事只堪哀》以其深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展现了李煜作为词人的独特魅力。整首词从开头的“往事只堪哀”便直接切入主题,表达了对往昔的无尽思念与悲伤。词中以“秋风庭院藓侵阶”描绘了一个凋零的秋景,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个人的衰败。李煜通过对比“珠帘闲不卷”和“金锁已沉埋”,传达出曾经的辉煌如今已如烟云般消逝,令人感到无比惆怅。

“晚凉天净月华开”一句,描绘出一个清冷的秋夜,月光如水般倾泻而下,既映衬出美丽的自然景象,也加深了孤寂的氛围。最后的“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更是将对美好生活的追忆推向高潮,秦淮河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象征,承载着无数诗人的情感与故事。

整首词在情感的表达上细腻而深沉,通过景物的描绘,将个人的悲伤与自然的景象结合,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使得李煜的词作在哀愁中透出一种优雅的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往事只堪哀:过去的事情让人感到悲哀,直接表达了词人的情感基调。
  2. 对景难排:面对眼前的景物,无法疏解内心的忧愁。
  3. 秋风庭院藓侵阶:秋风吹过,庭院里的青苔侵蚀了台阶,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衰败。
  4. 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任凭珠帘不去卷起,整日无人来访,孤独感愈加明显。
  5. 金锁已沉埋:曾经的辉煌和富贵如今已沉埋于历史之中。
  6. 壮气蒿莱:豪气和壮志如同蒿草一般,显得微不足道。
  7. 晚凉天净月华开:晚秋的凉意袭来,天空清澈,月光明亮。
  8. 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回忆起曾经奢华的生活,影子却唯独照在空荡的秦淮河上,突显了空虚与孤独。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与衬托。
  • 比喻:用“蒿莱”比喻衰败的气节,暗含了对过往荣耀的惋惜。
  • 拟人:将“珠帘”赋予情感,表现出一种无奈的姿态。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往昔美好生活的怀念与对现实孤独的无奈,展现了李煜内心的痛苦与挣扎,同时也反映了历史变迁中的人性悲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风: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凋零。
  • 庭院:代表着昔日的繁华与宁静。
  • 珠帘:象征着曾经的奢华与如今的孤寂。
  • 金锁:富贵与权势的象征。
  • 月华:清冷的月光,象征着孤独与思念。
  • 秦淮:富有文化内涵的地方,承载着历史与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李煜的《浪淘沙·往事只堪哀》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往事的怀念与悲哀
    C. 对爱情的渴望
    答案: B

  2. “秋风庭院藓侵阶”中的“藓”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青苔
    C. 树叶
    答案: B

  3. 词中提到的“金锁”象征着什么? A. 财富与权势
    B. 爱情的锁链
    C. 牢狱之灾
    答案: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诗词对比:

李煜的《浪淘沙·往事只堪哀》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同样表达对过往的怀念,然而李煜更倾向于抒发个人情感的悲伤,而苏轼则更多地关注历史的兴衰与文化的传承。两者在情感表现和艺术手法上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文化视角和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 《李煜词选》
  • 《五代词人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