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夜啼·昨夜风兼雨》

时间: 2025-01-10 23:19:47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

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一梦 一作:梦里)

意思解释

乌夜啼·昨夜风兼雨

作者: 李煜 〔五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
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白话文翻译:

昨夜风雨交加,窗帘轻轻作响,透出阵阵秋声。
蜡烛快要燃尽,漏壶也快要滴完,我频频倾斜着枕头,起身坐下却不能安定。
世事像流水一样随意而去,算来不过是场浮生的梦。
醉乡的路稳妥宜人,唯有那样的路,别的地方我再也不想去。

注释:

  • 帘帏: 窗帘、门帘,古代的帷帐。
  • 飒飒: 风吹动时发出的声音,形容秋天的凉爽。
  • 烛残: 蜡烛快要烧尽。
  • 漏断: 漏壶滴水的声音,表示时间的流逝。
  • 浮生: 指短暂而虚幻的生命。
  • 醉乡: 醉酒的世界,寓意不受世事困扰的境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煜,字重光,号煜,南唐后主,著名词人,诗人,书法家。他一生经历了南唐的兴衰,因其深情的词作和悲剧性的结局而被后人铭记。

创作背景: 本词作于李煜晚年,正值国破家亡之际,心中感慨万千,寄托了他对人生无常、世事如梦的沉重感受。

诗歌鉴赏:

李煜的《乌夜啼·昨夜风兼雨》通过描绘秋夜的风雨,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诗的开头,"昨夜风兼雨",便设定了一个阴郁的氛围,接着“帘帏飒飒秋声”引入了秋天的情感意象,风雨与秋声交织在一起,仿佛在诉说着心中的愁苦与不安。接下来的几句描绘了孤独的夜晚,烛光微弱,滴水声响,诗人倍感无奈,无法安眠,表达了他对时光流逝的无力感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一句,诗人以流水比喻世事的无常,浮生如梦的意象深入人心,令人在感叹生命无常的同时,也感受到一种沉重的哀伤。最后一句“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则是对逃避现实的渴望,醉乡象征着一种寄托和安慰,但又反映出诗人对现实的无奈与绝望。

整首词在意象上融合了自然景象和人内心的感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展现了李煜深厚的艺术素养和独特的情感视角。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昨夜风兼雨:描绘了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暗示了诗人的内心动荡。
  2. 帘帏飒飒秋声:通过秋声的细腻描写,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气氛。
  3. 烛残漏断频欹枕:画面中蜡烛和漏壶的意象,代表着时间的流逝。
  4. 起坐不能平:内心的焦虑和不安,使得诗人难以安静下来。
  5. 世事漫随流水:用流水作为比喻,体现了对人生的无奈和感慨。
  6. 算来一梦浮生:强调了人生的虚幻与短暂。
  7. 醉乡路稳宜频到:醉乡成为诗人向往的安逸之地,但同时也反映出逃避现实的心理。
  8. 此外不堪行:对现实的厌倦和逃避。

修辞手法:

  • 比喻: “世事漫随流水”,流动的水象征着无常的世事。
  • 拟人: “帘帏飒飒”,使自然景象具有了人的情感色彩。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使得整体节奏感增强。

主题思想: 这首词通过描写秋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对现实的悲观情绪,以及对理想境地的渴望与逃避,体现了深刻的哲理思考和人生感悟。

意象分析:

  • 风雨: 代表动荡与不安,象征着人生的风雨历程。
  • 秋声: 凄凉的秋声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孤独的心情。
  • 蜡烛与漏壶: 代表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烛光暗淡、滴水声不断,揭示诗人内心的焦虑。
  • 醉乡: 理想的安慰与逃避现实的象征,表明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帘帏飒飒”意指什么? A. 风吹动窗帘的声音
    B. 雨滴声
    C. 蝉鸣声
    D. 鸟鸣声

  2. 诗中“醉乡”象征什么?
    A. 家乡
    B. 安慰与逃避现实
    C. 朋友聚会
    D. 旅行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李清照的《如梦令》中同样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情感更加细腻柔和;而李煜的《乌夜啼》则更显悲切与无奈,反映了其国破家亡的背景和深重的历史伤痛。两者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风格与情感基调却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1. 《李煜诗词全集》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3.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