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时间: 2025-01-27 03:53:55

月华如水笼轻雾。

人静闻砧杵。

琼楼玉宇说当年。

剩有颓垣废井草芊芊。

天边野火明还灭。

惹起愁千结。

行行高柳寂无声。

又是清秋院落夜三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月华如水笼轻雾。人静闻砧杵。琼楼玉宇说当年。剩有颓垣废井草芊芊。天边野火明还灭。惹起愁千结。行行高柳寂无声。又是清秋院落夜三更。

白话文翻译:

月光如水,笼罩在轻雾中。夜深人静,可以听到砧板和杵的声音。琼楼玉宇曾经辉煌,如今只剩下颓废的墙壁和荒废的井边长满了杂草。天边的野火时明时灭,惹起了无数的愁绪。高高的柳树在寂静中摇曳,夜深人静,又是一年清秋的三更时分。

注释:

  • 月华:月光。
  • 砧杵:砧板和杵,指的是在夜晚静谧中发出的声音。
  • 琼楼玉宇:形容昔日的华丽建筑。
  • 颓垣废井:破旧的墙和荒废的井,象征着衰败与荒凉。
  • 草芊芊:长满了杂草,形容荒凉的景象。
  • 天边野火:远处的野火,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无常。
  • 行行高柳:高高的柳树,表现出夜的静谧。
  • 清秋院落:秋天的院落,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孤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之一,以散文和诗歌闻名。其作品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及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虞美人》创作于20世纪40年代,正值中国社会动荡不安之际。朱自清在此诗中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表达了对过往辉煌的追忆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虞美人》全诗以月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秋夜的静谧与哀愁。首句“月华如水笼轻雾”以柔和的意象开篇,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接着,诗人用“人静闻砧杵”引入人声,形成了寂静与声音的对比,增强了孤独感。

诗中“琼楼玉宇说当年”一语,透出对往昔辉煌的怀念,而“剩有颓垣废井草芊芊”则是对现实的无奈与悲哀。这里的“颓垣废井”不仅是物质的破败,更是人心的荒凉。随着“天边野火明还灭”的描绘,诗人将焦虑与忧愁进一步加深,情感逐渐向内心深处蔓延。

最后,诗人以“行行高柳寂无声”结束,柳树的静默与夜的深沉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深邃的孤独感,令人沉思。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在宁静中流露出对人生的感悟与对过往的追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月华如水笼轻雾:描绘月光如水般柔和,轻雾弥漫,营造出一种梦幻的意境。
  • 人静闻砧杵:在夜深人静的时刻,听到砧板与杵的声音,增添了生活的气息。
  • 琼楼玉宇说当年:回忆昔日的辉煌,充满了对往昔的怀念与感叹。
  • 剩有颓垣废井草芊芊:如今只剩下颓败的墙壁和荒废的井,象征着衰败的现实。
  • 天边野火明还灭:远望天边的野火,象征着生命的无常与愁绪。
  • 惹起愁千结:这些景象引发了诗人无尽的愁苦。
  • 行行高柳寂无声:高柳摇曳,夜深人静,进一步强调了孤独感。
  • 又是清秋院落夜三更:时光流逝,又回到清秋的夜晚,感慨人生的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月华如水”,生动形象。
  • 对仗:诗句之间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通过“听到砧杵”的描写,赋予静物以生命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苦,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衰败。

意象分析:

  • 月华:象征着清冷与孤独的美。
  • 砧杵:生活的细节,体现了人间烟火气。
  • 琼楼玉宇:代表繁华与荣耀的过去。
  • 颓垣废井:象征衰败与遗忘。
  • 野火:生命的短暂与无常。
  • 高柳:孤独与寂静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月华如水”描绘了什么样的意境? A. 清冷而宁静
    B. 热烈而喧闹
    C. 暗淡而无趣
    答案:A

  2. “琼楼玉宇”指的是什么? A. 现代建筑
    B. 过去的辉煌
    C. 自然景观
    答案:B

  3. 诗的情感基调如何? A. 欢快
    B. 伤感
    C. 忧虑
    答案:B

参考资料:

  • 《朱自清诗文集》
  • 《中国现代诗歌史》
  • 《朱自清研究》

通过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朱自清的《虞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