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岩》

时间: 2025-01-11 06:05:20

山入苍州翠作层,何年凿此玉崚嶒。

瀑从峭壁飞将落,雪冱苍崖危欲崩。

寺老尚堪支古佛,地灵不肯著凡僧。

定应嫌客留名姓,云逼人寒一砚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三岩
方岳 〔宋代〕

山入苍州翠作层,何年凿此玉崚嶒。
瀑从峭壁飞将落,雪冱苍崖危欲崩。
寺老尚堪支古佛,地灵不肯著凡僧。
定应嫌客留名姓,云逼人寒一砚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苍州的山景,作者感叹这些翠绿的山层,想知道是什么年代凿成的玉石般的高峰。瀑布从陡峭的山壁飞流而下,像雪一样覆盖着苍崖,仿佛随时都会崩塌。寺庙虽古老,依然能支撑住佛像,但这片灵气之地却不愿意接纳凡俗的僧侣。或许是厌倦了客人留下的名字,云雾将人逼得寒冷如冰,仿佛在一块砚台上。


注释:

字词注释:

  • 苍州:地名,指苍州地区。
  • 翠作层:青色的山层叠加。
  • 玉崚嶒:形容山峰如玉石般的高耸。
  • 飞将落:飞流而下。
  • 雪冱:如雪般的冰冷。
  • 苍崖:青色的悬崖。
  • 地灵:指地理环境的灵气。
  • 凡僧:普通的僧侣。
  • 留名姓:留下名字和姓氏。
  • 云逼人寒:云雾使人感到寒冷。

典故解析:

  • “寺老尚堪支古佛”:提到古佛,反映了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蕴,古寺常常是灵气的象征。
  • “云逼人寒一砚冰”:将自然景象拟人化,表现出一种孤寂的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岳,宋代诗人,以山水题材见长,善于描绘自然景观,作品多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思考。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蕴含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作者游历苍州时,感受到山水的壮丽和幽静,寄托了他对自然的敬仰和对人世的思考。


诗歌鉴赏:

《三岩》是一首描绘山水自然景观的诗。诗中,方岳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苍州壮丽的山川,运用“翠作层”和“玉崚嶒”等生动的意象,令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诗的开头提出了一个疑问,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试图追溯这些山峰的形成年代。接着,诗人通过“瀑从峭壁飞将落”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力量,展现了高山瀑布的磅礴气势,增强了诗的视觉冲击力。

进一步,诗中提到的“雪冱苍崖危欲崩”,则不仅描绘了山崖的险峻,同时也传达了一种对自然的敬畏。古老的寺庙与灵气之地的结合,表现出一种超越凡俗的精神追求。在最后两句中,诗人对世俗的厌倦和对自然的向往展露无遗,强调了灵气与凡俗之间的冲突,表现出一种孤高的情怀。

整首诗虽以山水为题,但透过景物描写,折射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具有深远的哲理意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山入苍州翠作层:苍州的山层叠翠绿,描绘出自然的美丽。
  2. 何年凿此玉崚嶒:诗人追溯山峰的历史,表现对自然形成过程的好奇。
  3. 瀑从峭壁飞将落:瀑布从高崖飞流而下,展现自然的壮丽。
  4. 雪冱苍崖危欲崩:山崖仿佛被冰雪覆盖,显得险峻。
  5. 寺老尚堪支古佛:古寺依然支撑着佛像,象征着文化的传承。
  6. 地灵不肯著凡僧:这灵气之地不愿接纳普通僧侣,表现对灵性与庸俗的拒绝。
  7. 定应嫌客留名姓:古寺可能厌倦了游客留下的名字,反映出一种对世俗的疲惫。
  8. 云逼人寒一砚冰:云雾笼罩,感到寒冷,营造出孤寂的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峰比作“玉崚嶒”,增强了形象感。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情感,如“定应嫌客留名姓”,表现出作者的情感投射。
  • 对仗:如“雪冱苍崖危欲崩”,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苍州山水,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世浮华的反思,突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强调心灵的孤独与寄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力量与永恒。
  • 瀑布:象征自然的壮丽与生命的奔放。
  • 寺庙:象征精神的寄托与文化的传承。
  • 云雾:象征孤独与寒冷,渲染了诗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方岳
    • C)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苍州”是指什么?

    • A) 一座城市
    • B) 一片山水
    • C) 一所寺庙
  3. 诗人对“凡僧”的态度是怎样的?

    • A) 接纳
    • B) 厌倦
    • C) 崇拜

答案:

  1. B) 方岳
  2. B) 一片山水
  3. B) 厌倦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望庐山瀑布》

诗词对比:

  • 方岳的《三岩》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观,但方岳更侧重于高山的险峻与灵气的感受,而王维则表现了山水的宁静与诗意,体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和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诗文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