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叟》

时间: 2025-01-26 03:15:15

田不曾耕地不锄,谁人闲散得如渠。

渠将底物为香饵,一度抬竿一个鱼。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钓叟

作者: 杜荀鹤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田不曾耕地不锄,谁人闲散得如渠。
渠将底物为香饵,一度抬竿一个鱼。

白话文翻译:

这块田从未耕作,土地也没有被耕耘,
谁能像我这样悠闲自得呢?
我用底下的东西做鱼饵,一次抬起钓竿就能钓到一条鱼。

注释:

  • :指田地,耕种的土地。
  • 不曾:没有。
  • :用锄头耕作。
  • 闲散:形容无所事事,悠闲自得的状态。
  • :指自己。
  • 底物:水底的生物或食物,指做鱼饵的材料。
  • 香饵:香味的鱼饵。
  • 抬竿:指钓鱼时抬起钓竿。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的著名典故,但通过描绘钓鱼的情景,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的向往与闲适生活的追求。钓鱼在古代常被视为一种隐逸生活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荀鹤(约850年-933年),字景阳,号山人,唐代诗人,以其独特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而著称。他的诗作常表现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反映了他对世俗的厌倦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钓叟》创作于杜荀鹤晚年的隐居生活中,作者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对世俗纷扰的逃避,展现了他追求宁静与闲适的心境。

诗歌鉴赏:

《钓叟》以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钓鱼者的闲适生活,诗中描绘了一幅恬静自然的田园图景。开头两句“田不曾耕地不锄,谁人闲散得如渠”,直接表明了作者的生活状态,透露出一种对世俗事务的淡漠。诗人以“渠”自喻,表现出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接下来的“渠将底物为香饵”,则展现了钓鱼的细节,暗示着即使在这种悠闲的生活中,作者依然与自然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最后一句“一度抬竿一个鱼”简洁有力,完美地传达了钓鱼的乐趣与成就感,并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而淡泊的生活哲学。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钓鱼的情景,更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自然的热爱,具有浓厚的哲理意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田不曾耕地不锄:直接表明诗人对农耕的无兴趣,强调他与世俗生活的脱离。
  • 谁人闲散得如渠:表达了诗人对自我闲适状态的自豪,疑问句增强了强调的效果。
  • 渠将底物为香饵:用水底的生物做鱼饵,展示了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 一度抬竿一个鱼:简洁明了,表现了钓鱼的乐趣与轻松的生活。

修辞手法:

  • 对仗:首句和第二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将“渠”用作自称,体现了作者对自我状态的认同和自豪。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追求一种宁静、闲适的生活状态,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繁忙生活的厌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自然与生计。
  • :象征生活的乐趣与收获。
  • :象征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田不曾耕”意味着什么?

    • A. 诗人勤奋耕作
    • B. 诗人对农耕的无兴趣
    • C. 诗人生活贫困
      答案:B
  2. 诗人用什么作为鱼饵?

    • A. 麦子
    • B. 水底的生物
    • C. 面包
      答案:B
  3. “渠”在诗中指代的是:

    • A. 诗人自己
    • B. 田地
    • C. 钓竿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渔歌子》:张志和的作品,描绘了渔夫的生活和自然之美。
  •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的词,表现了对自然美的热爱与生活的哲理思考。

诗词对比:

  • 《钓叟》与《渔歌子》对比:两首诗都描绘了与水相关的生活,但《钓叟》更强调个人的闲适与内心的宁静,而《渔歌子》则更侧重于自然的美与生活的乐趣。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杜荀鹤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