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公为游淮南?此诗为晁补之作?》

时间: 2025-01-11 04:55:33

负米万里缘其亲,运甓无度忧其身。

读书莫学流麦士,挟策莫比亡羊人。

乃翁辛苦到白首,汝今强勉当青春。

昔时管鲍以君霸,此两士贾宁非贫。

意思解释

送公为游淮南

原文展示:

负米万里缘其亲,运甓无度忧其身。
读书莫学流麦士,挟策莫比亡羊人。
乃翁辛苦到白首,汝今强勉当青春。
昔时管鲍以君霸,此两士贾宁非贫。


白话文翻译:

背着米粮走万里路是为了亲人,搬运砖石却没有尽头只为自己而忧虑。
读书时不要学那些流行的麦子士,带着书卷千万不要比作那丢失羊群的人。
老人辛苦一生直到白头,而你年轻时正当奋斗的年华。
曾经管仲和鲍叔能使君主成就霸业,这两位士人贾谊并非贫穷之人。


注释:

  • 负米:背负米粮,指为亲人辛苦。
  • 运甓:搬运砖石,形容辛劳。
  • 流麦士:指那些追逐时尚而不专心读书的人。
  • 挟策:带着书卷,指读书人。
  • 亡羊人:比喻失去目标、方向的人。
  • 乃翁:指年长的人,这里指辛劳的老者。
  • 管鲍:管仲与鲍叔,是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与谋士。
  • 贾宁:贾谊,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典故解析:

  • “管鲍以君霸”意指历史上管仲和鲍叔是齐国的重臣,帮助齐桓公成就霸业,说明有才能的人能够改变命运。
  • “亡羊人”出自《战国策》,形容失去目标的困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擅长诗、词、文、书法。他的作品深受后人喜爱,具有广泛的影响力。苏轼的诗词风格豪放奔放,情感细腻,常常表达个人的遭遇与对社会的观察。

创作背景:
《送公为游淮南》是苏轼在朋友出游之际所作,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与劝诫。诗中融入了对读书人应有态度的思考,借以劝诫友人要勤勉向学,不要随波逐流。


诗歌鉴赏:

《送公为游淮南》以简练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开篇“负米万里缘其亲,运甓无度忧其身”通过对比,揭示了为他人付出的辛劳与为自己谋求的无尽忧虑,反映了人生的选择与责任。接着,苏轼以“读书莫学流麦士,挟策莫比亡羊人”告诫友人,要把握好读书的方向,不要被外界的流行观念所左右,强调了知识的价值与求学的严谨态度。

“乃翁辛苦到白首,汝今强勉当青春”则表达了对年轻人的期待与勉励,不仅要珍惜青春的时光,更要努力奋斗,成就未来。最后通过“昔时管鲍以君霸,此两士贾宁非贫”,引入历史典故,说明有志之士通过努力能够改变命运,激励友人要有追求与理想。

整首诗在深刻的哲理中融入了对朋友真挚的关心,情感真挚,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友人的期待,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负米万里缘其亲:背负米粮走万里路是为了供养亲人,强调对家人的责任。
  2. 运甓无度忧其身:搬运砖石劳累无尽,表达了为自己谋生的辛苦。
  3. 读书莫学流麦士:劝告读书人要有自己的追求,而不是追随流行。
  4. 挟策莫比亡羊人:比喻读书人应有目标,不要迷失方向。
  5. 乃翁辛苦到白首:长辈经历艰辛一生,表示对老人的敬重与同情。
  6. 汝今强勉当青春:鼓励年轻人要努力奋斗,珍惜青春。
  7. 昔时管鲍以君霸:引入历史典故,强调有才能的人能够获得成就。
  8. 此两士贾宁非贫:表明有志者通过努力可以改变命运。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负米与运甓,强调不同选择的意义。
  • 典故:运用历史人物的故事增强说服力。
  • 比喻:用“亡羊人”形象化地描绘迷失方向的读书人。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劝诫年轻人要珍惜时光,努力学习,不要随波逐流,只有通过刻苦努力才能改变自身的命运,最终成就辉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家庭责任与牺牲。
  • 砖石:象征个人的辛苦与无尽的追求。
  • 书卷:象征知识与求学的精神。
  • 老翁:象征人生的艰辛与智慧。
  • 管鲍:象征志向与成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负米万里”意指什么? A. 背负亲情
    B. 背负责任
    C. 背负财富
    D. 背负梦想

  2. “读书莫学流麦士”中的“流麦士”指的是? A. 知识渊博的人
    B. 追逐时尚的人
    C. 学识浅薄的人
    D. 志向高远的人

  3. 诗中提到的“管鲍”是指哪个历史人物? A. 管仲和鲍叔
    B. 贾谊和管仲
    C. 鲍叔和贾谊
    D. 管仲和李白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国家的关心与个人的奋斗。
  • 王之涣《登鹳雀楼》:强调努力向上,追求理想的精神。

诗词对比:
对比苏轼的《送公为游淮南》和李白的《将进酒》:

  • 苏轼的作品更注重劝诫与责任感,而李白则强调享受生活与豪情壮志。
  • 两者都体现了对人生的不同思考,苏轼更理性,李白则更感性。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选》
  • 《宋代文学史》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