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浣溪沙·桂
作者: 吴文英
曲角深帘隐洞房。
正嫌玉骨易愁黄。
好花偏占一秋香。
夜气清时初傍枕,
晓光分处未开窗。
可怜人似月中孀。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深藏于帘幕之后的洞房,似乎是一个女子的闺房。她的容貌如同玉一般娇美,但却容易因忧愁而显得憔悴。正值秋天,芬芳的花朵更是夺走了她的秋日香气。夜晚的空气清新,刚刚依偎在枕边,晨光透过未开窗户洒进来,让人感到惆怅。可怜她的身世,像月中孤独的寡妇。
注释:
- 曲角深帘:指的是拐角的深厚帘幕,隐秘而幽静的空间。
- 玉骨:形容女子的肌肤如玉般白皙,象征美丽。
- 愁黄:形容因忧愁而显得憔悴,暗示内心的忧伤。
- 好花偏占一秋香:比喻花香盛于秋天,象征美好事物的短暂。
- 夜气清时:夜晚的空气清爽,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
- 晓光分处未开窗:晨光透过未开窗户,寓意着一丝光明却又未能完全照亮心房。
- 月中孀:形容孤独的女子,暗指在月光下的寡妇形象。
典故解析:
- 月中孀:古代诗词中常用月亮来比喻孤独、寂寞的女子形象,反映了诗人对女性境遇的同情与理解。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吴文英,南宋的词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清丽的词风著称。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描绘情感与自然,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宋代,正值南宋时期,社会动荡,诗人以此词表达对女子命运的同情与思考。
诗歌鉴赏:
《浣溪沙·桂》是一首情感细腻、意境深远的词作。词中以女子的内心情感为主线,描绘了她在深闺中面对孤独和忧愁的心态。开头“曲角深帘隐洞房”便营造出一种幽静的环境,似乎将人引入一个秘密的空间,表达了女子的隐秘与孤寂。接着“正嫌玉骨易愁黄”,巧妙地将外在的美丽与内心的脆弱结合,展现了女子因忧愁而憔悴的形象。
在秋天的夜晚,女子独自面对清冷的夜气,感受到秋天的萧瑟与孤独,而“好花偏占一秋香”则暗示美好事物的短暂与易逝。后面的描写中,夜晚的清新与晨光的微弱对比,进一步强调了她的孤独与渴望。最后一句“可怜人似月中孀”将整首词的情感推向高潮,隐喻女子的孤独与无奈,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共鸣。整个词作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女性在社会与情感中所面临的苦楚,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曲角深帘隐洞房”:深厚的帘子挡住了外界,暗示了隐秘和孤独。
- “正嫌玉骨易愁黄”:美丽的女子因忧愁而显得憔悴,体现了内心的脆弱。
- “好花偏占一秋香”:秋天的花香浓郁,却让人感到短暂的惆怅。
- “夜气清时初傍枕”:夜晚的空气清新,刚刚依偎在枕边,感受到一丝宁静。
- “晓光分处未开窗”:晨光透过未开窗户,象征着希望的渺茫。
- “可怜人似月中孀”:将女子比作孤独的月中寡妇,突显孤独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可怜人似月中孀”,将女子的孤独与月亮的清冷进行了比较。
- 拟人:夜气与晓光被赋予了情感,增强了诗歌的氛围。
- 对仗:全词上下句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词表达了对女性遭遇的同情,反映了作者对孤独与美丽之间矛盾关系的思考。
意象分析:
- 夜:象征孤独与静谧,承载了内心的忧愁。
- 花:美丽与短暂,象征着生命的脆弱。
- 月:象征孤独与清冷,反映了女子内心的孤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词中“曲角深帘隐洞房”的意境主要传达了什么?
- A. 繁华热闹
- B. 幽静与孤独
- C. 欢乐与欢庆
- D. 旅行与探险
-
“可怜人似月中孀”中的“月中孀”指的是?
- A. 一位快乐的女性
- B. 孤独的寡妇
- C. 一位年轻姑娘
- D. 一位贤良淑德的妻子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女性的孤独与思考。
- 诗词对比: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虽是不同题材,但同样展现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情感的深度。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吴文英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