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醉桃源·芙蓉
作者: 吴文英 〔宋代〕
青春花姊不同时。
凄凉生较迟。
艳妆临水最相宜。
风来吹绣漪。
惊旧事,问长眉。
月明仙梦回。
凭阑人但觉秋肥。
花愁人不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青春与美丽的短暂,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惋惜。花常常有不同的绽放时节,青春的容颜也不再如昔。水边的艳妆最为合适,轻风吹拂着绣花的波纹,勾起了许多往事。我忍不住去问那长眉的女子,月明中,梦境如仙般回荡。倚栏而立,唯觉秋天的丰腴,然而花的愁苦却无人知晓。
注释:
- 花姊:指花的姐妹,这里用来形容花的娇美与年轻。
- 凄凉:形容生长的环境或情感的萧条。
- 艳妆:美丽的妆容,形容花的华丽。
- 绣漪:绣花的波纹,形容水面如绣般的波动。
- 长眉:形容女子的美丽,可以理解为一种理想化的女性形象。
- 仙梦:如仙人般的梦境,形容梦境美好而遥不可及。
- 秋肥:秋天的丰盈,象征着丰收与成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文英,字文英,号无愁,南宋词人,生于大观年间。吴文英的词风温婉细腻,善于描绘女性的柔情与自然的美。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对人生、爱情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醉桃源·芙蓉》创作于吴文英的晚年,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之时,诗人通过芙蓉花的意象,抒发对青春流逝的惋惜与对往事的追忆。
诗歌鉴赏:
这首词通过对芙蓉花的细腻描写,展现了青春与美丽的短暂,触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首句“青春花姊不同时”即点明主题,青春如花,绽放的时节各有不同,暗示了生命的无常与易逝。接下来的“凄凉生较迟”则传达了一种无奈与失落,青春的美丽总是与时间赛跑,最终会显得凄凉。
“艳妆临水最相宜”,在这里,水面上倒映出的花朵与女子的妆容形成了一种和谐的美,象征着青春的绚烂与自然的结合。接着的“风来吹绣漪”则通过自然元素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轻盈的氛围,仿佛在诉说着那段美好而又遥远的青春记忆。
而“惊旧事,问长眉”则是对往事的追忆,长眉不仅是对美丽女子的描绘,也暗示着对曾经美好时光的向往。整首词在月明的背景下,勾勒出一个梦幻的场景,诗人对往昔的回忆如同“仙梦”般美好,却又无可奈何。
最后两句“凭阑人但觉秋肥,花愁人不知”则将情感引向了深邃的思考,虽然秋天的丰盈让人感受到生活的富足,但那种对花的愁苦却无人能理解,这让人感到一种孤独和无奈。整首词流露出对生命与时间的哲学思考,表达了对青春的珍视与对逝去时光的惋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青春花姊不同时:青春的花儿各有绽放的时节,暗示青春的短暂。
- 凄凉生较迟:感叹生命的凄凉与迟来的觉悟。
- 艳妆临水最相宜:水边的花朵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美丽,象征青春的绚烂。
- 风来吹绣漪:轻风吹拂着水面,形成如绣般的波纹,增添了自然的美感。
- 惊旧事,问长眉:勾起了往日的回忆,向美丽的女子询问。
- 月明仙梦回:在明亮的月光下,梦境好似仙境般美丽。
- 凭阑人但觉秋肥:倚靠栏杆,感受到秋天的丰盈,象征成熟与收获。
- 花愁人不知:花的愁苦无人能理解,表达人内心的孤独。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青春比作花,巧妙地表现了青春的美丽与短暂。
- 拟人:花朵似乎具有人性,能够感受到愁苦。
- 对仗:整首词在结构上体现了对称美,使得语言更加优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对青春、美丽与时光流逝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的深刻反思与对逝去时光的无奈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芙蓉:象征美丽、青春与生命的短暂。
- 水:象征流动与时间,映射出对过往的追忆。
- 月光:象征宁静与思考,寄托了对理想与梦境的向往。
- 秋:象征成熟与收获,但也暗含人生的无常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青春花姊”指的是什么?
- A. 花的姐妹
- B. 年轻的女子
- C. 生命的短暂
- D. 以上皆是
-
词中“月明仙梦回”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现实的无奈
- B. 对美好回忆的向往
- C. 对未来的期待
- D. 对爱情的失望
-
诗中提到的“秋肥”象征什么?
- A. 丰盈与成熟
- B. 凄凉与孤独
- C. 青春的美丽
- D. 生命的短暂
答案:
- D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周邦彦的《兰陵王》
-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吴文英的《醉桃源·芙蓉》更加强调对青春流逝的感慨,而李清照则更多地关注于爱情的失落与思念。两者都体现了女性的柔情,但在情感的深度与表达方式上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