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王歌 其二》

时间: 2025-02-04 15:30:25

香罗金缕衣,采花采春晖。

花高折不得,空步绿莎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香罗金缕衣,采花采春晖。
花高折不得,空步绿莎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丽的春日场景。诗人身穿华丽的金缕衣,走在春天的阳光下,想要采摘花朵。然而,花朵长得太高,无法折下,最后只能空着手在绿草间归去。

注释:

  • 香罗:一种香气芬芳的丝织品,常用来形容华丽的衣物。
  • 金缕衣:用金丝编织的衣服,象征奢华和美丽。
  • 春晖:春天的阳光,形容温暖和煦的天气。
  • 折不得:无法折下,表示花朵太高。
  • 空步:徒步而归,表示没有收获。
  • 绿莎:指绿草,象征春天的生机。

典故解析:

本诗虽然没有显著的历史典故,但“采花”这一意象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常常与春天、爱情、青春等主题相联系,寓意着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基(1311-1375),字伯温,号千里,元代著名的诗人、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在文学上颇有造诣,尤其擅长诗词,作品多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情感表达。

创作背景:

《琅琊王歌》是刘基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他在朝廷中的经历之际。诗中流露出对春天美好事物的渴望,反映了他在政治生活中所感受到的压抑与无奈。

诗歌鉴赏:

《琅琊王歌 其二》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日的柔美与诗人的无奈。诗的开头以“香罗金缕衣”引入,既展示了诗人优雅的外在形象,又暗含了一种对美好事物的珍视。而“采花采春晖”则将诗人置于春光明媚的环境中,表现出对春天的热爱与向往。

然而,接下来的“花高折不得”却揭示了现实的无奈,花虽美丽,却因高不可及而无法采摘,象征着美好事物的遥不可及。最后一句“空步绿莎归”更是增添了一种惆怅的情绪,表达了诗人虽在春日的美景中徘徊,却无法收获任何美好的心情,最终只能徒劳而归。

整首诗以清丽的语言和优美的意象,表现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无奈,既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又有对现实的失落感。这样的情感在元代诗词中并不常见,刘基通过这首诗展示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香罗金缕衣:华美的衣服,强调诗人外在形象的优雅。
  2. 采花采春晖:在春天的阳光下,诗人渴望采花,表现对春的热爱。
  3. 花高折不得:花朵过于高大,无法采摘,暗示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4. 空步绿莎归:空手而归,表现无奈与失落。

修辞手法:

  • 比喻:金缕衣比喻奢华的生活。
  • 对仗:诗句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现实无奈的对比,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惆怅与感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金缕衣:象征华美与奢侈,暗示追求美好的生活。
  • :春天的象征,代表青春与美丽。
  • 春晖:阳光,象征温暖与希望。
  • 绿莎:春草,象征生命的生机。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一个春日的美好画面,但由于现实的限制,诗人只能感叹离别的惆怅,反映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香罗金缕衣”中“香罗”意指什么?

    • A. 一种花
    • B. 一种衣物
    • C. 一种食物
  2. 诗中“花高折不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喜悦
    • B. 无奈
    • C. 愤怒
  3. 最后一句“空步绿莎归”意味着什么?

    • A. 诗人成功采摘花朵
    • B. 诗人满载而归
    • C. 诗人没有收获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by 孟浩然
  • 《静夜思》by 李白

诗词对比:

  • 《春晓》:同样描绘春天的美景,但更侧重于春天的清新与生机。
  • 《静夜思》: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情感更为沉重。

通过这些作品的对比,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刘基在《琅琊王歌 其二》中表达的情感与思想。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