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渡歌》

时间: 2024-09-19 21:39:25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破晕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蜺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桡。

疮眉血首争不定,输岸一朋心似烧。

只将输赢分罚赏,两岸十舟五来往。

须臾戏罢各东西,竞脱文身请书上。

吾今细观竞渡儿,何殊当路权相持。

不思得岸各休去,会到摧车折楫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两岸罗衣破晕香,银钗照日如霜刃。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蜺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桡。疮眉血首争不定,输岸一朋心似烧。只将输赢分罚赏,两岸十舟五来往。须臾戏罢各东西,竞脱文身请书上。吾今细观竞渡儿,何殊当路权相持。不思得岸各休去,会到摧车折楫时。

白话文翻译:

五月五日这天天气晴朗明亮,杨花飘落在江面上,清晨的黄莺在啼叫。官员还未离开官邸,江上已经传来了整齐的和声。官员出行时一切都井然有序,马前已经有红旗引导。两岸的人们穿着华丽的衣服,银钗在阳光下闪耀如霜刃。鼓声三响后红旗展开,两条龙舟跃出水面。船桨的影子在水波中划过,如同万剑飞舞,鼓声震耳欲聋如雷鸣。鼓声越来越急促,标志即将到达,两条龙舟的目光如同瞬间凝视。坡上的人们呼喊声如霹雳,竿头的彩旗挂起如彩虹般的晕影。前船已经抢得水标,后船失去了势头,空自挥动桨。争斗不休,输的一方心中如火烧。只以输赢来分发奖赏,两岸的船只来来往往。游戏结束后各自散去,竞相脱去文身请人记录。我现在仔细观察这些竞渡的年轻人,他们的争斗何异于当权者的相持。不考虑到达岸边各自休息,最终会到车毁船破的时候。

注释:

字词注释:

  • 使君:指官员。
  • 郡斋:官员的住所。
  • 齐和声:整齐的和声。
  • 红旗:指引导的旗帜。
  • 罗衣:华丽的衣服。
  • 银钗:妇女的头饰。
  • 棹影:船桨的影子。
  • 斡波:划水。
  • 标:竞赛的标志。
  • 霹雳:雷声。
  • 虹蜺晕:彩虹般的晕影。
  • 挥桡:挥动桨。
  • 疮眉血首:形容争斗激烈。
  • 输岸:输的一方。
  • 文身:身上的纹身。

典故解析:

  • 竞渡:古代的一种水上竞赛活动,通常在端午节举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建封,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写实为主,善于描绘社会生活和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端午节竞渡的场景,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竞赛的激烈和人们的热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紧凑的节奏,描绘了端午节竞渡的热闹场面。诗中“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等句,以鼓声和红旗为引导,形象地展现了龙舟竞赛的壮观景象。诗人通过对竞赛场面的细致描写,不仅展现了人们的热情和活力,也隐喻了社会竞争的激烈和无情。诗的结尾“不思得岸各休去,会到摧车折楫时”,则带有警示意味,提醒人们在竞争中应有所节制,避免过度争斗带来的破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五月五日天晴明”:开篇点明时间和天气,为全诗营造了明朗的氛围。
  • “杨花绕江啼晓莺”:以杨花和晓莺的意象,增添了诗意的生动性。
  • “使君未出郡斋外”:说明官员还未离开住所,但江上已有和声。
  • “江上早闻齐和声”:和声预示着竞渡的开始。
  • “使君出时皆有准”:官员出行有序,红旗引导。
  • “马前已被红旗引”:红旗作为引导的象征。
  • “两岸罗衣破晕香”:描绘两岸人们的华丽装扮。
  • “银钗照日如霜刃”:银钗在阳光下闪耀,比喻其光彩夺目。
  • “鼓声三下红旗开”:鼓声和红旗的展开,标志着竞赛的开始。
  • “两龙跃出浮水来”:龙舟跃出水面,形象生动。
  • “棹影斡波飞万剑”:船桨的影子如剑飞舞,形容划水的迅猛。
  • “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如雷,形容其震撼力。
  • “鼓声渐急标将近”:鼓声急促,标志即将到达。
  • “两龙望标目如瞬”:龙舟的目光凝视标志,形容其专注。
  • “坡上人呼霹雳惊”:人们的呼喊声如雷,形容其激动。
  • “竿头彩挂虹蜺晕”:彩旗如彩虹,增添了诗意的色彩。
  • “前船抢水已得标”:前船抢得标志,形容其领先。
  • “后船失势空挥桡”:后船失去势头,空自挥桨。
  • “疮眉血首争不定”:争斗激烈,形容其激烈程度。
  • “输岸一朋心似烧”:输的一方心中如火烧,形容其焦虑。
  • “只将输赢分罚赏”:以输赢来分发奖赏,形容竞赛的规则。
  • “两岸十舟五来往”:两岸的船只来来往往,形容竞赛的频繁。
  • “须臾戏罢各东西”:游戏结束后各自散去,形容竞赛的结束。
  • “竞脱文身请书上”:竞相脱去文身请人记录,形容竞赛的记录。
  • “吾今细观竞渡儿”:我现在仔细观察这些竞渡的年轻人,形容诗人的观察。
  • “何殊当路权相持”:他们的争斗何异于当权者的相持,形容其争斗的激烈。
  • “不思得岸各休去”:不考虑到达岸边各自休息,形容其不顾后果。
  • “会到摧车折楫时”:最终会到车毁船破的时候,带有警示意味。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银钗照日如霜刃”,将银钗的光彩比作霜刃。
  • 拟人:如“两龙望标目如瞬”,将龙舟拟人化,形容其专注。
  • 对仗:如“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对仗工整,节奏感强。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端午节竞渡的场景,展现了人们的热情和活力,同时也隐喻了社会竞争的激烈和无情。诗的结尾带有警示意味,提醒人们在竞争中应有所节制,避免过度争斗带来的破坏。

意象分析:

  • 鼓声:象征竞赛的开始和激烈。
  • 红旗:作为引导的象征,增添了诗意的色彩。
  • 龙舟:象征竞赛的主体,形象生动。
  • 银钗:妇女的头饰,比喻其光彩夺目。
  • 彩旗:如彩虹,增添了诗意的色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使君”是指什么? A. 官员 B. 士兵 C. 商人 D. 学者

  2. “鼓声三下红旗开”中的“红旗”象征什么? A. 竞赛的开始 B. 胜利的标志 C. 引导的象征 D. 装饰的物品

  3. 诗的结尾“不思得岸各休去,会到摧车折楫时”表达了什么意思? A. 竞赛的激烈 B. 竞争的无情 C. 警示意味 D. 竞赛的结束

答案:

  1. A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端午日赐衣》:描写端午节的习俗和气氛。
  • 苏轼的《端午帖子词》:以端午节为背景,表达对时事的感慨。

诗词对比:

  • 张建封的《竞渡歌》与杜甫的《端午日赐衣》:两者都描绘了端午节的场景,但张建封的诗更侧重于竞渡的激烈和人们的活力,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时事的感慨。

参考资料:

  • 《全唐诗》:收录了张建封的诗作。
  • 《中国古代节日诗选》:收录了多首关于端午节的诗作。

相关诗句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莺。下一句是什么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上一句是什么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下一句是什么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上一句是什么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下一句是什么

两岸罗衣破晕香,银钗照日如霜刃。上一句是什么

两岸罗衣破晕香,银钗照日如霜刃。下一句是什么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上一句是什么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下一句是什么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上一句是什么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下一句是什么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上一句是什么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下一句是什么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蜺晕。上一句是什么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蜺晕。下一句是什么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桡。上一句是什么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桡。下一句是什么

疮眉血首争不定,输岸一朋心似烧。上一句是什么

五月五日天晴明,下一句是什么

杨花绕江啼晓莺。上一句是什么

杨花绕江啼晓莺。下一句是什么

使君未出郡斋外,上一句是什么

使君未出郡斋外,下一句是什么

江上早闻齐和声。上一句是什么

江上早闻齐和声。下一句是什么

使君出时皆有准,上一句是什么

使君出时皆有准,下一句是什么

马前已被红旗引。上一句是什么

马前已被红旗引。下一句是什么

两岸罗衣破晕香,上一句是什么

两岸罗衣破晕香,下一句是什么

银钗照日如霜刃。上一句是什么

银钗照日如霜刃。下一句是什么

鼓声三下红旗开,上一句是什么

鼓声三下红旗开,下一句是什么

两龙跃出浮水来。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