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拜新月
原文展示:
月生花始开,月圆花渐落。
花开人少年,花落人可怜。
女儿拜新月,望圆不望缺。
未圆望不休,既圆应更愁。
白话文翻译:
月亮刚升起时,花朵开始绽放;月亮圆满时,花朵渐渐凋落。
花开的时候,人正值年轻;花落的时候,人则显得可怜。
姑娘们在新月下拜祈,希望月亮圆满而不是缺失。
未圆时心中期盼不已,已圆时却又增添忧愁。
注释:
- 月生:月亮刚刚升起。
- 花始开:花朵开始绽放。
- 花渐落:花朵逐渐凋谢。
- 女儿:指年轻的女子。
- 拜新月:在新月时进行拜祭,祈求好运。
- 未圆:月亮尚未圆满。
- 既圆:月亮已经圆满。
典故解析:
“拜新月”是古代习俗,表示对新生事物的期盼和祝愿。古人认为月亮象征着阴晴圆缺,寄托着人们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基(1311年—1375年),字伯温,号天池,元代诗人、政治家。以诗词见长,作品多抒发个人情感,兼有政治隐喻。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元代,反映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对失落的惋惜。
诗歌鉴赏:
《拜新月》通过借助月亮与花朵的意象,展现了人生的盛衰变化。诗人在开篇便用“月生花始开”这一句,传达出一种生机与希望,月亮的升起象征着新的开始,花朵的开放则象征着青春的到来。而随着月亮的圆满,花朵的凋谢象征着美好的事物终将消逝,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失去的哀伤。
诗中“女儿拜新月,望圆不望缺”则反映出女性的期盼与理想。她们向往完美的事物,然而却常常忽视了生活中的缺憾。最后两句则道出人生的悖论:未圆时满怀期待,既圆时却又生出更多的愁苦。这不仅是对月亮的思考,更是对人生的深刻反思,表现了人们在面对希望与失落时的复杂情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月生花始开":月亮升起,花朵开始绽放,象征希望与青春的开始。
- "月圆花渐落":月亮圆满时,花朵逐渐凋谢,暗示美好事物的消逝。
- "花开人少年":花开时人正年轻,表现出生命的短暂与珍贵。
- "花落人可怜":花落时人显得可怜,暗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女儿拜新月":女子在新月下祈愿,寄托了对未来的期望。
- "望圆不望缺":期盼完美而忽视缺憾,体现人性的盲目。
- "未圆望不休":尚未圆满时,仍旧充满期待。
- "既圆应更愁":月亮圆满后却生愁,表达了对失去的无奈。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月生花始开,月圆花渐落”,形成鲜明对比。
- 比喻:月亮与人生的变化相互映衬,暗示人生无常。
- 拟人:花开与花落被赋予了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在期盼与现实的对比中,揭示出人们在追求理想时的困惑与失落。
意象分析:
- 月亮:象征阴晴圆缺,反映人生的变化与无常。
- 花朵:象征生命的美好与短暂,体现青春的绽放与衰落。
- 女儿:象征年轻人的理想与追求,代表对未来的期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月生花始开”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希望与生机
- B. 失落与忧愁
- C. 平静与安宁
-
“女儿拜新月”中的“新月”象征着什么?
- A. 过去的回忆
- B. 未来的期望
- C. 生命的结束
-
诗中提到“未圆望不休”,这句话反映了怎样的心理?
- A. 满足与安宁
- B. 期待与渴望
- C. 忧虑与失落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以月亮为主题,表达了思乡之情。
- 《月夜忆舍弟》:通过月亮映衬亲情,反映出离别的忧伤。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古诗词解析与鉴赏》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