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槿》

时间: 2025-04-27 06:36:55

园花笑芳年,池草艳春色。

犹不如槿花,婵娟玉阶侧。

芬荣何夭促,零落在瞬息。

岂若琼树枝,终岁长翕赩。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园花笑芳年,池草艳春色。
犹不如槿花,婵娟玉阶侧。
芬荣何夭促,零落在瞬息。
岂若琼树枝,终岁长翕赩。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花园,花儿在春光中绽放,池边的草色也显得格外鲜艳。但是,这些都不及槿花美丽,它在玉阶旁悄然绽放。槿花的芬芳虽然短暂,迅速凋零,但却比起那些常青的琼树枝来,显得更加生动而有魅力。

注释:

  • 园花:指花园中的花,象征春天的美丽。
  • 笑芳年:形容花儿在春天的生机勃勃,像是在笑。
  • 池草:池塘边的草,衬托出春天的勃勃生机。
  • 犹不如:仍然不如,表示比较。
  • 婵娟:形容美丽而清雅的样子。
  • 玉阶:玉石制成的台阶,这里形容环境的高雅。
  • 芬荣:指花的香气和荣华。
  • 夭促:短暂,形容花的生命之短。
  • 琼树:指珍贵的树木,象征长久的美丽。
  • 翕赩:长久盛开,生机勃勃的样子。

典故解析:

  • 槿花: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槿花来象征短暂的美丽与生命。
  • 琼树:象征着持久和永恒的美,常用于对比短暂与永恒的主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风格豪放,情感真挚,善于表达个人的情怀与自然的壮丽。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盛唐时期,正值李白的创作巅峰。他的作品常常受自然景物的启发,表达对生命、时间与美的思考。诗中槿花的短暂与琼树的永恒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作者对生命短暂和美好瞬间的珍惜。

诗歌鉴赏:

这首《咏槿》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槿花的美丽与短暂,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开篇描绘了花园中的花草,生机盎然,令人愉悦,但随即转入对槿花的赞美。槿花虽然短暂,却在作者心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这种短暂的美,更加让人珍惜。

李白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了槿花的独特之处,表达了对瞬息万变的生命的深刻思考。短暂的生命,正如槿花的芬芳,虽不及常青的琼树,却因其瞬间的美丽而更加动人。整首诗在语言上简约而不失华丽,意象清晰,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园花笑芳年:在春天的花园中,花儿在阳光下绽放,显得生机勃勃。
  • 池草艳春色:池边的草色也显得格外鲜艳,展现春天的美丽。
  • 犹不如槿花:然而,这些美丽的景色仍不如槿花的动人。
  • 婵娟玉阶侧:槿花在玉阶旁静静地绽放,显得清雅而美丽。
  • 芬荣何夭促:槿花的芬芳虽然短暂,生命易逝。
  • 零落在瞬息:花瓣的凋零是在瞬间发生的,象征生命的无常。
  • 岂若琼树枝:与琼树的常青相比,槿花的美丽更显得珍贵。
  • 终岁长翕赩:琼树常年盛开,长久的美丽似乎缺乏生命的激情。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槿花与琼树的对比,强调短暂的美丽更值得珍惜。
  • 拟人:将花草描绘得生动如人,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比喻:用“琼树”比喻长久的美好,丰富了诗的意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槿花的短暂美丽为主线,通过对比展现生命的无常与珍贵,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瞬间的珍惜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槿花:象征短暂与美丽,代表生命的脆弱与珍贵。
  • 琼树:象征持久与永恒,代表一种理想的美。
  • 园花、池草:象征春天的生机,反映自然的美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槿花”主要象征什么? A. 永恒的美
    B. 短暂的美
    C. 凋零的悲伤
    D. 生机勃勃

  2. 诗中提到的“琼树”有什么象征意义? A. 脆弱的生命
    B. 持久的美丽
    C. 短暂的快乐
    D. 白色的花

  3. “芬荣何夭促”中的“夭促”指的是什么? A. 茂盛
    B. 短暂
    C. 鲜艳
    D. 美丽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夜喜雨》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李白的《咏槿》与杜甫的《春夜喜雨》均表现了对自然的赞美,但李白更侧重于短暂与珍贵的感慨,而杜甫则侧重于自然给予人们的滋润与生机。两者在意象和情感上形成了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白传》
  • 《唐代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