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亡道中其三》

时间: 2025-04-27 05:56:41

谈笑三军却。

交游七贵疏。

仍留一只箭。

未射鲁连书。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奔亡道中其三
作者: 李白

谈笑三军却。
交游七贵疏。
仍留一只箭。
未射鲁连书。


白话文翻译:

在奔亡的途中,我与三军谈笑而归。
与七位贵族的交情渐渐疏远。
我仍然留着一支箭,
却未能把鲁连的书信射出。


注释:

  • 谈笑三军却:谈笑之间,三军也随之退去。这里的“三军”指军队,李白通过轻松的态度来体现对战争的超脱。
  • 交游七贵疏:交往的七位贵族关系变得疏远,反映了诗人对权贵的不屑和对友谊的感慨。
  • 仍留一只箭:留下“一只箭”暗指未能完成的任务或未能传达的情感。
  • 未射鲁连书:鲁连是古代著名的信使,这里暗示没有完成重要的使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他的诗以豪放、奔放著称,常常表现出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李白的作品多描写自然、友情、酒宴等,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

创作背景:

《奔亡道中其三》创作于李白流亡的过程中,诗中流露出对战争和权贵的态度,反映了他在动荡时代中的无奈与孤独。诗人处于社会动荡、政治纷争的背景中,感受到人际关系的变化和离别的苦痛。


诗歌鉴赏:

李白的《奔亡道中其三》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体现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关系的敏感观察。诗中开头的“谈笑三军却”即展现了李白的豪情与洒脱,尽管身处动荡不安的环境,却能以轻松的态度面对,反映出他不屈的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

接下来的“交游七贵疏”,则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和失落,诗人描绘了权贵间关系的变迁,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与对世事的忧虑。此时,李白的心境似乎在喧嚣与孤独之间徘徊,内心充满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最后两句“仍留一只箭,未射鲁连书”,表达了李白未能完成某种使命或传达某种情感的遗憾。鲁连作为古代信使的象征,暗示着信息的交流和人际关系的建立,但在诗中却因环境的变化而难以实现,展现了李白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整首诗在简练的字句中蕴含深刻的情感与哲理,体现了李白对人生、友情、使命的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谈笑三军却:李白借用轻松的语气,表现出对战争的轻视和对生活的豁达。
  2. 交游七贵疏:说明自己与七位贵族的关系变得疏远,感慨世态炎凉。
  3. 仍留一只箭:象征未完成的使命,表达诗人对时局的无奈。
  4. 未射鲁连书:意指未能传递重要信息,反映诗人内心的焦虑与遗憾。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箭”作为使命的象征,表达人生中的未尽之事。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排比:表达情感的层次感,使诗歌更具韵律。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人际关系的反思和对生活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对权贵的失望和对逝去友情的怀念,同时也反映了李白对命运的思考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三军:象征战争与动荡的时代背景。
  • 七贵:象征权贵与人际关系的复杂。
  • :象征未完成的使命与人际交流的渴望。
  • 鲁连:象征信使与信息的传递。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李白在诗中提到的“七贵”是指什么? A. 七位朋友
    B. 七位贵族
    C. 七位将军

  2. “谈笑三军却”中的“三军”指代什么? A. 家族
    B. 军队
    C. 商人

  3. 诗中“未射鲁连书”是什么意思? A. 传达信息未成功
    B. 完成了使命
    C. 书信已发出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送别》

诗词对比:

李白的《奔亡道中其三》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都表现了对战争和人际关系的思考,但李白更侧重于豪情与洒脱,而杜甫则更多地体现出对生活的忧虑和对亲情的思念。


参考资料:

  • 《李白诗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