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绍兴戊辰岁闰中秋)》

时间: 2025-02-04 17:14:03

明月光中与客期。

一年秋半两圆时。

姮娥得意为长计,织女欢盟可恨迟。

瞻玉兔,倒琼彝。

追怀往事记新词。

浩歌直入沧浪去,醉里归来凝不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鹧鸪天(绍兴戊辰岁闰中秋)
作者: 向子谦 〔宋代〕

明月光中与客期。
一年秋半两圆时。
姮娥得意为长计,
织女欢盟可恨迟。
瞻玉兔,倒琼彝。
追怀往事记新词。
浩歌直入沧浪去,
醉里归来凝不知。


白话文翻译:

在明亮的月光下,我与朋友约定相聚。
一年中秋正好是两次圆月的时刻。
嫦娥得意于长久的计谋,
织女与牛郎的欢盟却让人惋惜迟迟未见。
我仰望玉兔,酒杯倒满琼浆。
追忆往事,写下新的诗句。
我高歌一曲直入沧浪,
醉酒归来时竟然不知所措。


注释:

  • 姮娥:传说中的月宫嫦娥,因偷吃仙药而飞升月宫。
  • 织女:牛郎织女传说中的女神,代表着爱情与相思。
  • 玉兔:月亮上的兔子,传说中为捣药的兔子。
  • 琼彝:琼酒,指美酒。
  • 沧浪:大海,常用来比喻广阔的空间或人生的旅途。

典故解析:

  • 嫦娥奔月:嫦娥因偷吃仙药而飞升月宫的故事,反映了人们对爱情和长生不老的向往。
  • 牛郎织女:牛郎和织女一年只能在七夕相会,象征着离别与重逢的主题,常被用来表现对爱情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向子谦(生卒年不详),字子谦,号云峰,宋代词人,擅长词作,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和人情世故,情感细腻,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绍兴戊辰年中秋,正值秋季,月明之夜,诗人因与友人相聚而感慨,借助嫦娥与织女的典故,抒发对爱情和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鹧鸪天》通过描绘月光照耀下的中秋夜,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相聚的欢愉和对往事的追忆,情感真挚。诗中提到的嫦娥与织女,分别象征着对理想爱情的向往与对现实爱情的无奈。开头的“明月光中与客期”,营造出一种浪漫的氛围,引导读者进入一个充满幻想和回忆的境界。后半部分则呈现出独特的个人情感,尤其是“浩歌直入沧浪去,醉里归来凝不知”,展现了诗人在醉酒之后对生活的恍惚与思索,似乎在表达一种对自由与洒脱的向往。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巧妙,月亮、嫦娥、织女等元素交织,构成了一幅富有情感的画面,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人通过这种自然与人情的结合,展现了宋代文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使得整首诗不仅有着浓厚的抒情气息,同时也渗透着对社会和人生的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明月光中与客期:在明亮的月光下,我与友人约定相聚。
  2. 一年秋半两圆时:每年中秋,正好有两次月圆的时刻。
  3. 姮娥得意为长计:嫦娥因长久的计划而得意。
  4. 织女欢盟可恨迟:织女与牛郎的欢盟让人惋惜,因为相会的时机总是延迟。
  5. 瞻玉兔,倒琼彝:仰望月中的玉兔,酒杯倒满琼浆。
  6. 追怀往事记新词:追忆往事,写下新的诗句。
  7. 浩歌直入沧浪去:我高歌一曲直入大海。
  8. 醉里归来凝不知:醉酒归来时竟然无所觉。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明月光中”比喻美好的相聚时刻。
  • 拟人:将嫦娥与织女赋予情感,使其生动形象。
  • 对仗:如“姮娥得意”为“织女欢盟”,形成对比。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中秋夜的月光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美好回忆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明月:象征团圆与思念。
  • 嫦娥:象征理想爱情与孤独。
  • 织女:象征人间情感和相思。
  • 玉兔:象征纯洁与美好。
  • 琼酒:象征生活的乐趣与享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姮娥”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理想爱情
    • C. 权力
    • D. 友谊
  2. 填空题:诗中“浩歌直入____去”中的空缺应填什么?

  3. 判断题:诗人通过酒醉的描写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对/错)

答案

  1. B
  2. 沧浪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对月亮的思念与情感。
  • 苏轼的《水调歌头》,以月亮为主题,探讨人生的哲理。

诗词对比

  • 向子谦与李白的作品都以月亮为意象,但向子谦更侧重于人际情感,李白则更富有个人的孤独感与哲思。两者在表达方式上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与时代背景。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