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时间: 2025-02-04 15:32:3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西江月
向子諲 〔宋代〕
足慰平生。时拜御书芗林之赐,因成长短句,寄朱子发范元长陈去非翰林三学士,以资玉堂中一笑得意穿云度水,及时斫玉分金。兹游了却未来心。怪我归迟一任。居士何如学士,翰林休笑芗林。个中真味少知音。不是清狂太甚。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的心情,表达了他对于自己平生的安慰。时常感激从芗林所得到的御书,因而写下这几句短诗,寄给朱子、发范元长和陈去非三位翰林学士,希望能在玉堂中得到一笑。得意之时如同穿云度水,及时享受斫玉分金的快乐。不过,我的游历竟然耽误了归期,内心感到一丝不安。居士与学士的差距如何呢?翰林休要嘲笑芗林。个中真正的滋味,少有人能理解。难道是我清狂得太过分了吗?
注释
- 芗林:指向子諲所处的书院,代表书香气息。
- 翰林:指的是皇帝的文学顾问,地位较高。
- 斫玉分金:比喻获得荣华富贵。
- 清狂:指的是对世俗的超脱,或是情绪的放纵。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向子諲,字汝弼,号少游,南宋诗人,以词和诗著称,尤以闲适、雅致的风格受到赞誉。
- 创作背景:诗作写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士人多有寄托情感于诗词之中,向子諲借此表达自己的志向与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西江月》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与哲思的诗作。诗中通过对“芗林”的追忆,体现了作者对知识和学问的尊重,同时也反映出他对仕途的思考。作者在诗中提到的三位翰林学士,象征着当时的知识精英,表达了对高人雅士的仰慕与敬意。全诗以清新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构建了一个充满智慧和哲思的世界。
诗中“得意穿云度水,及时斫玉分金”则生动描绘出一种人生的快意与满足,然而随后的“怪我归迟一任”又流露出一丝对时光流逝的惋惜。这种情感的转换,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最后的“个中真味少知音”,则突出了诗人在追求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无奈与孤独。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足慰平生”:表达了作者对自己一生经历的感慨。
- “时拜御书芗林之赐”:感激芗林所赐的学问。
- “寄朱子发范元长陈去非翰林三学士”:寄诗给三位著名学士,表明对他们的钦佩。
- “得意穿云度水”:描绘了得意时的快感。
- “怪我归迟一任”:反映了对归期的担忧。
- “居士何如学士”:反思自身与学士的差距。
- “个中真味少知音”:感叹真实情感难以被理解。
-
修辞手法:
- 使用比喻,如“得意穿云度水”形象生动。
- 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个人情感的抒发,探讨了知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关系,表现出一种对学问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思考。
意象分析
- 芗林:象征着书香与学问。
- 翰林:象征着官场与权力。
- 玉堂:象征着高雅与理想的生活。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三位翰林学士分别是谁? A. 朱子、范元长、陈去非
B. 李白、杜甫、白居易
C. 苏轼、黄庭坚、陆游
答案:A -
“个中真味少知音”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享受荣华富贵
B. 感到孤独与无奈
C. 对学问的渴望
答案:B
-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推荐《水调歌头》苏轼、李清照的《如梦令》等同样富有哲思的作品。
- 诗词对比:向子諲与苏轼同为宋代诗人,二人都在诗中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但向子諲更强调对学问的追求,而苏轼则更注重对情感与自然的抒发。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对宋代词作的经典汇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提供对古典诗词的详细解析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