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宗益工部知相州》

时间: 2025-01-11 01:48:31

学术深沉久未施,晚登台省世方知。

诗章好奏周文庙,字法宜磨魏武碑。

禁掖便当提大笔,名藩犹自拥高麾。

应怜共试金坡者,答飒浑如郑鲜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张宗益工部知相州 文同 〔宋代〕

学术深沉久未施,晚登台省世方知。 诗章好奏周文庙,字法宜磨魏武碑。 禁掖便当提大笔,名藩犹自拥高麾。 应怜共试金坡者,答飒浑如郑鲜之。

白话文翻译:

长期深研学术却未得施展,晚年进入朝廷才被世人所知。 你的诗作足以献给周文王的庙宇,书法应当研习魏武帝的碑文。 在宫廷中你将执掌大笔,在名藩之地仍将高举旗帜。 应当同情那些与你一同在金坡考试的人,他们的表现如同郑鲜之一般平庸。

注释:

字词注释:

  • 学术深沉:指学问深厚。
  • 台省:指朝廷中央官署。
  • 诗章:诗作。
  • 周文庙:周文王的庙宇,象征高雅的文化。
  • 字法:书法。
  • 魏武碑:魏武帝曹操的碑文,代表书法的高水平。
  • 禁掖:宫廷。
  • 名藩:指重要的州郡。
  • 高麾:高举的旗帜,象征权威。
  • 金坡:指科举考试的场所。
  • 答飒:形容举止不整,平庸。
  • 郑鲜之:人名,此处用作比喻,指平庸无奇。

典故解析:

  • 周文庙:周文王是中国古代的贤王,其庙宇象征着文化和道德的高标准。
  • 魏武碑:魏武帝曹操不仅是政治家,也是书法家,其碑文代表书法艺术的高水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是宋代诗人,以其深沉的学问和精湛的诗艺著称。此诗是他在张宗益被任命为相州知州时所作,表达了对张宗益的赞赏和对其未来的祝愿。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张宗益被任命为相州知州之际,文同借此机会表达了对张宗益学术成就的认可,以及对其未来在官场上的期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张宗益学术和才华的赞美,展现了对其的深厚敬意和美好祝愿。首联“学术深沉久未施,晚登台省世方知”,既表达了对张宗益长期潜心学术却未得施展的同情,也赞扬了他在晚年终于得到世人认可的成就。颔联和颈联则通过比喻和象征,将张宗益的诗作和书法与周文庙和魏武碑相提并论,显示了对其艺术成就的高度评价。尾联则以共试金坡者的平庸对比张宗益的卓越,进一步突出了张宗益的非凡才华。整首诗语言典雅,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文同对张宗益的敬佩之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联:表达了张宗益长期深研学术却未得施展,直到晚年进入朝廷才被世人所知的情况。
  • 颔联:通过将张宗益的诗作与周文庙相联系,书法与魏武碑相联系,赞扬了其在文学和书法上的高超造诣。
  • 颈联:预言张宗益将在宫廷中执掌大笔,在名藩之地仍将高举旗帜,显示了对其未来仕途的乐观预期。
  • 尾联:通过对比共试金坡者的平庸,突出了张宗益的卓越才华。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张宗益的诗作比作周文庙,书法比作魏武碑,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其艺术成就。
  • 对比:通过共试金坡者的平庸与张宗益的卓越对比,强化了张宗益的非凡才华。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张宗益学术和才华的赞美,以及对其未来仕途的美好祝愿。通过对比和比喻等修辞手法,诗人展现了张宗益的非凡才华和其在官场上的光明前景。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周文庙:象征高雅的文化和道德标准。
  • 魏武碑:代表书法艺术的高水平。
  • 禁掖:象征宫廷和权力中心。
  • 名藩:象征重要的州郡和地方权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周文庙”象征什么? A. 高雅的文化 B. 军事力量 C. 商业繁荣 D. 宗教信仰

  2. “魏武碑”在诗中代表什么? A. 书法艺术的高水平 B. 军事战略 C. 政治权力 D. 历史记载

  3. 诗的尾联通过什么手法突出了张宗益的卓越才华? A. 比喻 B. 对比 C. 排比 D. 拟人

答案: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的《送别》: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赞赏和祝愿。
  • 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

诗词对比:

  • 王安石的《送别》与文同的《送张宗益工部知相州》:两者都表达了对友人的赞赏和祝愿,但王安石的诗更加注重表达个人情感,而文同的诗则更多地展现了对其学术和才华的认可。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文同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文同诗歌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