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城馆中早发,寄杨使君》

时间: 2025-01-10 22:38:16

犯霜驱晓驾,数里见唐城。

旅馆归心逼,荒村客思盈。

访人留后信,策蹇赴前程。

欲识离魂断,长空听雁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犯霜驱晓驾,数里见唐城。
旅馆归心逼,荒村客思盈。
访人留后信,策蹇赴前程。
欲识离魂断,长空听雁声。

白话文翻译:

清晨霜降,我驱车出发,远远就看到唐城的轮廓。
旅馆中思乡的心情愈加迫切,荒凉的村庄让我对家乡的思念愈加浓厚。
我给朋友留下了信件,驾驭着马车急匆匆地赶路。
想要知道离别的心情有多么痛苦,长空中只听到孤雁的悲鸣。

注释:

  • 犯霜:指早晨遇霜,天气寒冷。
  • 驱晓驾:清晨时分启程,驾车出发。
  • 唐城:指唐朝的都城长安,象征着繁华与理想。
  • 旅馆:旅途中的客栈,寓意漂泊感。
  • 归心逼:归家的心情迫切。
  • 荒村:指偏僻的小村庄,表达孤独和思乡之情。
  • 访人留后信:拜访朋友后留下的信件,体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
  • 策蹇:驱策缓慢的马车,象征旅途的艰辛。
  • 离魂断:离别之痛,心灵的挣扎。
  • 长空听雁声:在遥远的天空中听到大雁的鸣叫,象征孤独与思念。

典故解析:

本诗中提到的“唐城”,暗示了唐朝的繁荣和诗人对这段历史的向往;“雁声”则常用以表达孤独与思乡情感,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对此意象多有咏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生于688年,卒于740年。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个人的情感,常常流露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孟浩然在唐城附近旅行时,正值清晨,寒霜覆盖大地,他的归乡心情愈加迫切,诗中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和旅途的艰辛。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诗人清晨出发时的感受。开头两句,诗人通过“犯霜”和“数里见唐城”描绘了秋冬时节的清晨,营造出一种冷清、孤寂的氛围,让读者感受到旅途的艰辛与思乡的情感。接下来的两句中,诗人通过对“旅馆”的描写,展现了他在旅途中的归心似箭,心中满是对家乡的牵挂。而“荒村”则传达出一种孤独感,使得思乡的情感愈加饱满。最后两句,诗人提到“欲识离魂断”,这不仅仅是对离别的感慨,更是对生命无常的思考,而“长空听雁声”则以自然的声音反映了内心的孤独与哀伤。整首诗语言精炼,意境深远,体现了孟浩然对人生旅途的深刻思考以及对故乡的无限眷恋。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犯霜驱晓驾:描绘清晨出发的寒冷与不易,暗示了旅途的艰辛。
    • 数里见唐城:远望唐城,心中向往,表明对理想与归属的渴望。
    • 旅馆归心逼:在旅馆中的心情愈加迫切,表现了对家乡的思念。
    • 荒村客思盈:荒村的孤寂引发了满心的思乡情绪。
    • 访人留后信: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信件象征着情感的延续。
    • 策蹇赴前程:急于前行,表现出对未来的期待与急切。
    • 欲识离魂断:对离别的感慨,思考内心的挣扎。
    • 长空听雁声:孤雁的哀鸣,传达出孤独和思乡的深切情感。
  2.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思念比作孤雁的鸣叫,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 拟人:赋予自然事物情感,使得诗中意象更为生动。
    • 对仗:句式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3.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感和对故乡的思念。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反映了内心的情感。

意象分析:

  • :象征着寒冷的季节,代表着孤寂与凋零。
  • 唐城:象征着理想与归宿,表现出对繁华的向往。
  • 旅馆:代表中途的停留,隐喻着漂泊与不安。
  • 荒村:象征着孤独和对过去的追忆。
  • 雁声:表达思乡与离别的情感,象征着游子心中的忧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唐城”指的是哪个朝代的都城?

    • A. 汉代
    • B. 唐代
    • C. 宋代
  2. “长空听雁声”中,雁声象征着什么?

    • A. 欢快
    • B. 孤独与思乡
    • C. 旅行的乐趣
  3. 诗中“归心逼”表现了诗人的什么心情?

    • A. 兴奋
    • B. 迫切思乡
    • C. 平静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王之涣的诗作,也体现了对故乡的思念。
  • 《静夜思》:李白的经典诗篇,表达了游子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诗词对比

  • 孟浩然《唐城馆中早发》王维《送别》
    • 两首诗都表达了离别时的情感,但孟浩然更加强调旅途中的孤独与思乡,而王维则更多地表现了对友人的不舍与祝福。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孟浩然诗文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