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浔阳泛舟经明海》
时间: 2025-01-10 23:15:3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自浔阳泛舟经明海
孟浩然
大江分九流,淼漫成水乡。
舟子乘利涉,往来至浔阳。
因之泛五湖,流浪经三湘。
观涛壮枚发,吊屈痛沉湘。
魏阙心恒在,金门诏不忘。
遥怜上林雁,冰泮也回翔。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浔阳泛舟的情景。大江分成九条水流,广阔无边,形成了水乡的景象。船夫乘着顺流而下的水流,往返于浔阳之间。因而我在湖面上漂流,经过了三湘地区。观看波涛汹涌,令人感慨屈原的悲痛。魏国的阙楼仍然在心中,金门的诏书也不会被遗忘。遥远地怀念上林的雁,冰河解冻后又重新翱翔。
注释:
- 大江:指长江。
- 九流:形容江水分流成九条,意指广阔。
- 淼漫:形容水面辽阔,漫无边际。
- 舟子:指船夫。
- 浔阳:地名,此处指浔阳江。
- 五湖:泛指江河湖泊。
- 三湘:湘江、资江、沅江的统称,湘指湖南。
- 观涛:观看波涛。
- 壮枚发:壮观的波涛让人激动。
- 吊屈:哀悼屈原。
- 魏阙:指魏国的高阙,象征对往事的怀念。
- 金门:指汉代金门的诏书,象征历史的记忆。
- 上林雁:上林苑的雁,象征自由与纵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孟浩然(689-740),字浩然,号孟东野,唐代著名诗人,与王维齐名,皆为田园诗派的代表。孟浩然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而著称,作品多描绘山水田园,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感慨。
创作背景: 《自浔阳泛舟经明海》创作于孟浩然游览浔阳江时,正值盛夏,江水丰盈,诗人借舟行之便,抒发心中的感慨,回忆历史,寄托对故国的浓厚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水乡的辽阔与宁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思考。开篇的“大江分九流”直接引入了壮阔的水景,给人一种无边无际的感觉,仿佛置身于浩瀚的江河之中。接着,舟子的形象出现,带有一种生动的生活气息,诗人以此引出自己在水乡漂流的状态,既是对外界的观察,也是对内心的反思。
“观涛壮枚发,吊屈痛沉湘”两句,情感浓厚,诗人通过观察江涛的壮丽,联想到屈原的悲痛,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哀悼和对自身命运的感慨。这里不仅展现了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也体现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最后的“遥怜上林雁,冰泮也回翔”,则抒发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象征着希望和重生。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次分明,情感上由外而内,由景及情,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形成了宁静致远的诗意境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大江分九流:描绘长江浩荡,分流成九条,显示江水的丰沛。
- 淼漫成水乡:形容水面辽阔,仿佛一片水乡,营造出一种开阔的自然景象。
- 舟子乘利涉:船夫顺流而下,突出舟行的轻松与快速。
- 往来至浔阳:船夫来回在浔阳之间,暗示了水路的便利。
- 因之泛五湖:因而我在湖面漂流,表现诗人的游历。
- 流浪经三湘:经过湘江流域,暗示着对故乡的思念。
- 观涛壮枚发:观看波涛汹涌,心中激荡,感情激烈。
- 吊屈痛沉湘:哀悼屈原的遭遇,表达对历史的追忆。
- 魏阙心恒在:怀念魏国的辉煌,表达对往事的留恋。
- 金门诏不忘:记得金门的诏书,象征历史的记忆。
- 遥怜上林雁:思念上林苑的雁,表达对自由的向往。
- 冰泮也回翔:冰河解冻,雁儿再次飞翔,象征希望和重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浩瀚的江水比作水乡,增强了空间感。
- 对仗:如“舟子乘利涉,往来至浔阳”,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如“观涛壮枚发,吊屈痛沉湘”,通过并列的方式加强情感的连贯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历史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故国的怀念与对自由的渴望,展现了浓厚的家国情怀和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大江:象征自然的雄伟与壮观。
- 舟子:代表着人们在自然中的生存状态。
- 涛:波涛象征着历史的波动与人生的起伏。
- 雁:象征自由和希望,表达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九流”指的是什么?
- A. 九条河流
- B. 九种生物
- C. 九个国家
-
“吊屈痛沉湘”中的“屈”指的是谁?
- A. 屈原
- B. 屈服
- C. 屈辱
-
诗中“遥怜上林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对自由的向往
- B. 对亲人的思念
- C. 对朋友的怀念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孟浩然与王维的作品都体现了田园诗的风格,但孟浩然更侧重于自然景观的描绘,王维则更强调内心情感的沉淀与哲理思考。两者在意象和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形成了唐代诗歌的两种不同风格。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选》
- 《孟浩然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