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儿媚(同孙尚书赴孟信安平江郡燕席上)》
时间: 2025-01-24 00:27:2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眼儿媚(同孙尚书赴孟信安平江郡燕席上)
仲并 〔宋代〕
铃閤寻盟未肯寒。
鹢首驻江干。
云烟翰墨,风流尊俎,不放更残。
金声掷地西清老,
天未许终闲。
知音素赏,当筵一曲,流水高山。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相聚的期待和对佳人雅致风情的赞美。开头提到铃声萦绕,盟约尚未成型,显得略显寒意;然后描绘了在江边停留的情景。接着提到云烟和翰墨,形容文人雅士的风流情趣,似乎不愿意再留恋过往的残影。金声抛洒在西边,时间已经不再年轻,生活的闲暇也未曾许诺。最后提到知音的品味,在宴席上为他们奏一曲,犹如流水与高山般的悠然。
注释:
- 铃閤:古代一种门铃,象征着相约和守信。
- 鹢首:指的是一种水鸟,寓意为停留在江边的情景。
- 云烟翰墨:形容书画的意境,云烟代表飘渺,翰墨代表文人的气质。
- 金声掷地:形容乐器的声音,金声象征着高洁的音乐,掷地则形容其音色的真切。
- 流水高山:常作为高雅音调的象征,寓意自然之美与艺术的和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仲并,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到的艺术视角为人所知。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对友情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与朋友聚会之时,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聚会的氛围让他感受到文化和音乐的魅力,反映出当时社会对文人交往的重视。
诗歌鉴赏:
《眼儿媚》是一首优雅的诗作,诗人在短短几句中描绘出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意境。全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友人相聚时的愉悦与对过往的思索。开头的“铃閤寻盟未肯寒”,不仅隐喻了人与人之间的约定,也流露出一丝孤独的情怀。接着描写了江边的景象,水鸟的驻足体现出一种静谧与优雅,营造了一种恬淡的氛围。
“云烟翰墨,风流尊俎”一句中,诗人以云烟与翰墨比喻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暗示着文化交流的愉悦与深远。而“金声掷地西清老”则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与美好记忆的珍贵。整首诗通过音乐与自然的结合,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知音的珍惜。
诗中对音韵的追求和对意境的探索,使得整首作品既有形式的美感,又具备深刻的内涵。诗人通过对音乐和自然的细腻描绘,传达出一种对于生活的热爱与哲理的思考,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铃閤寻盟未肯寒:通过铃声的隐喻,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约定虽未成行,但内心的期待仍在。
- 鹢首驻江干:水鸟的停留,象征着宁静的时光与友人相聚的美好。
- 云烟翰墨,风流尊俎,不放更残:云烟与翰墨描绘出文人雅士的风流情趣,表达了对文化生活的向往。
- 金声掷地西清老:金声代表美好的音乐,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 天未许终闲:表达了人生并不总是悠闲自在,需珍惜当下。
- 知音素赏,当筵一曲,流水高山:知音的品味与高雅的音乐相结合,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共享的美好时光。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云烟翰墨”比喻文人气质,富有画面感。
- 拟人:水鸟的驻留给人以情感寄托,使诗句更具生动性。
- 对仗:如“流水高山”形成美妙的对称,增添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友谊的珍视与对生活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向往和对文人雅士生活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铃:象征着约定与期待。
- 江:代表着流动的时光与宁静的生活。
- 云烟:象征着飘渺的艺术与文化。
- 金声:代表着高洁的音乐与美好的回忆。
- 流水高山:寓意自然与艺术的和谐,象征着知音相伴的愉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铃閤寻盟未肯寒”的意思是? A. 表达孤独
B. 表达期待与约定
C. 表达寒冷
D. 表达温暖 -
“金声掷地”的比喻指的是? A. 高洁的音乐
B. 时间的流逝
C. 友谊的珍贵
D. 文人的风流 -
“流水高山”代表了什么? A. 自然之美
B. 友谊与艺术
C. 时间的流逝
D. 孤独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 by 杜甫
- 《静夜思》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但更侧重于孤独与离别情感。
- 《静夜思》:通过对月光的描绘,表达对故乡的思念,情感更为直接。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