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报恩观》

时间: 2025-01-11 22:53:45

万家九陌车尘中,丹甍碧瓦真人宫。

回廓小院略具体,清风爽气无能同。

殿檐密有杉松护,炎蒸纵酷来无从。

偶因谒客凌晨入,归迳往往侵昏钟。

道人坐稳知乐否,我生半世犹飘蓬。

茅檐与此异寒暑,分毫不透东南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避暑报恩观

作者: 仲并 〔宋代〕

万家九陌车尘中,
丹甍碧瓦真人宫。
回廓小院略具体,
清风爽气无能同。
殿檐密有杉松护,
炎蒸纵酷来无从。
偶因谒客凌晨入,
归迳往往侵昏钟。
道人坐稳知乐否,
我生半世犹飘蓬。
茅檐与此异寒暑,
分毫不透东南风。

白话文翻译:

在繁华的街道上,车水马龙,
这座丹色屋顶、碧瓦装饰的道人宫殿。
回旋的小院略显具体,
那清凉的风、爽快的气息无人能比。
殿宇的檐角密密麻麻地被杉松遮护,
即使酷热的阳光也无法侵袭。
偶尔因拜访朋友而在清晨走入,
归途时常被暮钟所侵扰。
道人坐稳在那里,你可知道他的快乐吗?
而我这一生,犹如飘荡的蓬草。
在这里的茅草屋与外面酷热的夏天截然不同,
一点风也不透过东南的方向。

注释:

  • 万家九陌:形容繁华的街道,意指很多家庭和车马繁忙。
  • 丹甍碧瓦:形容建筑颜色,丹是红色,碧是绿色,表现出道观的美丽。
  • 回廓:指院落的形状和特征。
  • 清风爽气:凉爽的风和舒适的气息。
  • 殿檐:指庙宇的屋檐。
  • 杉松:指常绿树,象征坚韧和常青。
  • 炎蒸纵酷:即使炎热的天气也无法侵扰。
  • 道人:指道教的修士或隐士。
  • 飘蓬: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
  • 寒暑:形容温度的变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仲并,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其田园诗和道教文化背景的作品而知名。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写于仲并在避暑胜地的时光,表达对自然清凉环境的赞美,同时反映了道教文化的影响,表现了诗人对清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清凉幽静的避暑场所,诗人通过对比繁华喧嚣的城市生活与宁静的道人宫,表达了一种对清净生活的渴望和对世俗繁华的无奈。诗中“殿檐密有杉松护,炎蒸纵酷来无从”展现了自然的庇护,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赞美和向往。同时,诗人以“我生半世犹飘蓬”反思自己的生活,表达了对人生漂泊不定的感慨,流露出淡淡的忧伤。整首诗通过景物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氛围,体现了道教文化中对自然的崇尚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万家九陌车尘中”:描绘繁华街道的喧闹与忙碌。
  2. “丹甍碧瓦真人宫”:描述道人宫的美丽和庄重。
  3. “回廓小院略具体”:小院的形状让人感到真实。
  4. “清风爽气无能同”:形容这里的气候清新舒适。
  5. “殿檐密有杉松护”:杉松为殿宇遮荫,显得宁静。
  6. “炎蒸纵酷来无从”:即使酷热也无法影响这里的安宁。
  7. “偶因谒客凌晨入”:偶尔拜访朋友,清晨走入。
  8. “归迳往往侵昏钟”:回家的路上常听到暮钟。
  9. “道人坐稳知乐否”:道人安坐,不知其快乐。
  10. “我生半世犹飘蓬”:表达对自己漂泊生活的感慨。
  11. “茅檐与此异寒暑”:茅草屋与外界的温度截然不同。
  12. “分毫不透东南风”:这里的清凉气息不受外界影响。

修辞手法:

  • 对比:繁华与宁静、炎热与清凉的对比。
  • 比喻:用“飘蓬”比喻自己漂泊的生活,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诗歌中心思想是对宁静避暑生活的向往与对喧嚣世界的反思,表达了对内心平静的追求和人生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车尘:象征城市的繁忙与喧嚣。
  • 丹甍碧瓦:象征美丽的自然与建筑和谐共存。
  • 清风:象征自然的清新与舒适。
  • 杉松:象征坚韧和常青的生命力。
  • 道人:象征道教文化和隐逸生活的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万家九陌”是什么意思? A. 繁华的街道
    B. 安静的乡村
    C. 深山老林

  2. 诗中“炎蒸纵酷来无从”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酷热的无奈
    B. 对清凉的欣喜
    C. 对生活的厌倦

  3. 诗人用“飘蓬”来比喻什么? A. 自然的美丽
    B. 自己生活的漂泊不定
    C. 友谊的珍贵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陶渊明的《饮酒》同样表达了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向往,语言朴素而优美,注重对自然的描绘。
  • 王维的《山居秋暝》则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写,表现出一种清新脱俗的生活情趣和哲理。

参考资料:

  • 《宋诗精选》
  • 《中国古典诗词评论》
  • 《道教文化与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