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 贺甘簃仁兄新婚》

时间: 2025-01-27 04:12:08

三商灿晓,溢门阑佳气。

宝扇银鸾并交媚。

看下了晶帘,眉黛轻描,相对坐、商略绿窗奇字。

元龙豪气在,哀乐中年,合有深情寄鱼水。

一棹木兰船,镜鉴香篝,生消受、柔乡滋味。

有比翼、鸿光式相庄,待明岁重阳,饼筵高会。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三商灿晓,溢门阑佳气。
宝扇银鸾并交媚。
看下了晶帘,眉黛轻描,
相对坐商略绿窗奇字。
元龙豪气在,哀乐中年,
合有深情寄鱼水。
一棹木兰船,镜鉴香篝,
生消受柔乡滋味。
有比翼鸿光式相庄,
待明岁重阳,饼筵高会。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一个美好的清晨,门前溢满了喜庆的气息。新婚的夫妻手持宝扇和银鸾,相互调侃逗趣。透过晶莹的帘子,可以看到她轻描的眉妆,二人相对而坐,似乎在绿窗前写下了美好的字句。诗人感慨元龙的豪气依旧存在,悲欢离合中情深意重,仿佛水中鱼般依偎。乘着一只木兰船,映着香篝的光影,享受着这温柔乡的滋味。愿有比翼的鸿雁,期待明年的重阳节,再次盛筵共聚欢庆。

注释

  • 三商:指三点水,象征清晨的美好时光。
  • 灿晓:形容晨光灿烂。
  • 宝扇银鸾:象征新婚的美好,宝扇是美丽的象征,银鸾是吉祥的象征。
  • 晶帘:晶莹的帘子,象征清新脱俗的环境。
  • 眉黛:形容女子的淡妆。
  • 元龙:指有才华的人,豪气指气概和情怀。
  • 鱼水:比喻夫妻之间的深厚情感。
  • 木兰船:象征柔情的生活。
  • 香篝:指用香点缀的篝火,象征温馨的氛围。
  • 比翼鸿:比喻夫妻恩爱,志同道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方恪,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细腻的情感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社会背景。

创作背景:此诗是为了庆贺甘簃仁兄的新婚而作,表达了诗人对新婚夫妇的美好祝愿,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婚姻的重视和对爱情的向往。

诗歌鉴赏

《洞仙歌 贺甘簃仁兄新婚》是一首充满喜庆气氛的诗。诗中描绘了一幅温馨的画面:清晨的光辉洒在新婚夫妇的身上,门前的喜庆气息令人心醉。诗人通过对新婚夫妻的描写,表达了对他们的祝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展现了浓厚的生活气息,描绘了细腻的情感,体现了诗人与新婚夫妇之间深厚的友谊。

诗的意象丰富,使用了如“宝扇银鸾”、“一棹木兰船”等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夫妻恩爱、生活幸福的场景。尤其是“生消受柔乡滋味”一句,表现了对温馨家庭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对爱情的珍视。整首诗在结构上也非常和谐,既有意象的交融,又有情感的递进,使得整个作品生动而富有表现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三商灿晓,溢门阑佳气:清晨的光辉洒满门庭,喜庆的气息扑面而来。
  • 宝扇银鸾并交媚:新婚的夫妻手持宝扇,互相调侃,气氛温馨。
  • 看下了晶帘,眉黛轻描:透过晶莹的帘子,看到新娘轻描的妆容。
  • 相对坐商略绿窗奇字:他们相对而坐,在窗前写下美好的字句。
  • 元龙豪气在,哀乐中年:仍能感受到昔日的豪气,悲欢离合情深意重。
  • 合有深情寄鱼水:夫妻间深厚的情感如鱼水般亲密。
  • 一棹木兰船,镜鉴香篝:乘着木兰船,映照着香篝的光影,享受幸福。
  • 生消受柔乡滋味:在温柔的乡间生活中感受美好。
  • 有比翼鸿光式相庄:愿有比翼的鸿雁,期待共度美好时光。
  • 待明岁重阳,饼筵高会:期待明年的重阳节,再次欢聚庆祝。

修辞手法

  • 使用了比喻,将夫妻关系比作“鱼水”,形象地表现了深厚的情感。
  • 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如“宝扇银鸾”和“生消受柔乡滋味”。

主题思想:整首诗传达了对新婚夫妇的美好祝愿,表现了对爱情和婚姻的珍视,以及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晨光:象征新的开始和希望。
  • 宝扇:象征美丽和娇羞。
  • 银鸾:象征吉祥和幸福。
  • 木兰船:象征温柔和浪漫。
  • 鱼水:象征深情厚谊。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新婚的场景,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宝扇银鸾”象征着什么?

    • A. 美丽与吉祥
    • B. 悲伤与离别
    • C. 富贵与权势
  2. “鱼水”在诗中比喻了什么?

    • A. 夫妻之间的深厚情感
    • B. 朋友之间的情谊
    • C. 家庭的和睦
  3. 诗人期待的重阳节有何寓意?

    • A. 再次相聚的美好愿望
    • B. 生活的艰辛
    • C. 工作的繁忙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长恨歌》: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描写了爱情的美好与悲哀。
  • 《红楼梦》中的诗词:如林黛玉的诗,表达了对爱情的细腻感受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庐山谣》相比,陈方恪的这首诗更加注重生活的细节和情感的传递,而李白则更倾向于抒发豪情壮志。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文化意蕴。

参考资料

  • 《清代诗歌研究》:探讨清代诗歌的风格与背景。
  • 《古典诗词鉴赏》:提供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