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湖南绣使陈益甫大著》

时间: 2025-02-04 15:34:22

麾节罗群彦,朝廷只数公。

近民多惠泽,望阙负孤忠。

星殒京城震,沙移海水通。

欲知休咎证,无路问苍穹。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见湖南绣使陈益甫大著
——戴复古 〔宋代〕

麾节罗群彦,朝廷只数公。
近民多惠泽,望阙负孤忠。
星殒京城震,沙移海水通。
欲知休咎证,无路问苍穹。

白话文翻译

将军的节杖招引众多英才,朝廷只在数位公卿之中挑选。
亲近百姓施恩惠,向着朝廷却背负着孤独的忠诚。
星星陨落使京城震动,沙子移位使海水相连。
想要了解未来的吉凶祸福,无法向苍天询问。

注释

  • 麾节:指将军的旗帜和节杖,象征权威。
  • 罗群彦:召集众多的英才。
  • 近民:亲近百姓,施以恩惠。
  • :指朝廷或宫阙,此处引申为朝廷。
  • 孤忠:孤独的忠诚,指对朝廷的忠诚无以为继。
  • 星殒:星星陨落,象征重大事件或变故。
  • 休咎:吉凶祸福的总称。
  • 苍穹:天空,象征无法知晓的命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戴复古(约 1040—1115),字希孟,号复古,宋代诗人。他的诗歌以清新、明快著称,常常表现对社会的关切和对人民的同情。戴复古的作品通常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反映了他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北宋时期,正值政治动荡之时,朝廷与民间矛盾日益加剧。戴复古在此背景下,表达了对统治者的忠诚以及对民众困境的关注,反映了他对社会的关怀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传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个人忠诚的反思。开篇通过“麾节罗群彦”,描绘了朝廷的权力结构,暗示了在这样一个体制下,真正的英才被忽视,而真正的功臣寥寥无几。这种对政治现状的批判,揭示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接下来的“近民多惠泽”,则显示出诗人对民众疾苦的关心,强调了施恩惠的重要性。而“望阙负孤忠”则体现了他对朝廷的忠诚,尽管这种忠诚在某种程度上是孤独的,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无奈。

后两句“星殒京城震,沙移海水通”,用自然现象隐喻国家的动荡与变化,表达了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最后一句“欲知休咎证,无路问苍穹”,更是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相联系,体现出一种无奈与无助感。

整首诗在形式上采用了对仗工整的句式,韵律和谐,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社会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麾节罗群彦:诗人描写将军的权威与召集人才的能力,暗示权力集中。
  2. 朝廷只数公:强调朝廷中真正的英才稀少,反映出政治上的弊端。
  3. 近民多惠泽:表明诗人对百姓的关怀,认为统治者应当亲近民众。
  4. 望阙负孤忠: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忠诚,然而这种忠诚却显得孤独。
  5. 星殒京城震:用星星的陨落比喻国家的动荡,暗示重大变故。
  6. 沙移海水通:描绘自然变化,象征国家与世界的变化。
  7. 欲知休咎证:诗人渴望了解未来的吉凶祸福。
  8. 无路问苍穹:无奈中对命运的追问,展现出一种无助感。

修辞手法

  • 对仗:整首诗句式工整,前后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用星星和沙子象征国家的动荡与变化,富有深意。
  • 隐喻:通过自然现象暗示政治状况,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深刻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思考,表达了对民众的关心和对国家动荡的忧虑,同时也表现了个人对忠诚与命运的思考。诗人借助自然现象传达情感,展现出对未来的无奈与不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节杖:象征权威与指挥,代表统治者。
  • :众生,代表普通百姓,强调民众的生活状态。
  • :象征变化与命运,暗示国家的动荡。
  • :代表自然的力量,隐喻社会的变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麾节罗群彦”中的“麾节”指什么?

    • A. 将军的权杖
    • B. 普通百姓
    • C. 诗人的忠诚
  2. 诗中提到“星殒京城震”,这句话的意思是:

    • A. 国家安泰
    • B. 国家动荡
    • C. 民众富足
  3. 诗人想要了解什么?

    • A. 未来的吉凶祸福
    • B. 朝廷的权力
    • C. 英才的数量

答案

  1. A. 将军的权杖
  2. B. 国家动荡
  3. A. 未来的吉凶祸福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戴复古《见湖南绣使陈益甫大著》王安石《登飞来峰》:两者均反映了对国家与社会的思考,但戴复古更关注民众与政权之间的关系,而王安石则更强调个人志向与国家命运的联系。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注》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