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黄隐居归南海》

时间: 2025-01-25 18:08:47

瘴雾南边久寄家,海中来往信流槎。

林藏狒狒多残笋,

树过猩猩少落花。

深洞有云龙蜕骨,半岩无草象生牙。

知君爱宿层峰顶,坐到三更见日华。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送黄隐居归南海

作者: 许浑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瘴雾南边久寄家,海中来往信流槎。
林藏狒狒多残笋,树过猩猩少落花。
深洞有云龙蜕骨,半岩无草象生牙。
知君爱宿层峰顶,坐到三更见日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黄隐居的送别之情。南方的瘴气弥漫,家乡却遥远而长久,海中往来的消息仿佛随波逐流。林间藏有狒狒,残笋满地;树上有猩猩,花朵寥寥无几。深洞里有云龙在蜕皮,岩石上没有草,像是象牙生长。知道你喜欢在层峰的顶端宿营,直到三更时分才能看到日光照耀。

注释:

  • 瘴雾: 一种湿气重、有毒的雾气,常见于南方潮湿地区。
  • 流槎: 指在水中漂流的木筏,象征着远方的消息。
  • 狒狒: 一种猿类动物,生活在热带森林中。
  • 猩猩: 一种大型的类人猿,生活在热带森林。
  • 蜕骨: 蛇类或龙类蜕皮的过程,比喻变换与重生。
  • 日华: 日出时的光辉。

典故解析:

  • 南海: 在古代文献中,南海常被提及为神秘而遥远的地方,与隐居和遁世的理想相联系。
  • 层峰顶: 指高山之巅,常象征着精神的追求与超脱。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 许浑,字子云,晚唐诗人,因其诗风清新、意境深远而受到后人喜爱。
  •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许浑送别朋友黄隐居之际,表达了对黄隐居的深情厚谊和对南方山水的深切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动物形象,展现了一个充满生机和神秘感的南方世界。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表现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首联以“瘴雾南边久寄家”开篇,刻画了南方湿气弥漫的环境,既有对家乡的牵挂,又暗含离别的不舍。随后两联描绘了自然界中狒狒和猩猩的形象,生动而富有动感,表现出南方动物的繁盛与生命的顽强。最后两句则转向对友人的祝福,表达了对其隐居生活的理解与支持,强调了诗人对友人追求理想的赞美与祝福。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自然的美,又有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瘴雾南边久寄家: 南方的瘴气弥漫,久居他乡,思念家乡。
    • 海中来往信流槎: 消息如同漂流木筏,随波逐流,难以抵达。
    • 林藏狒狒多残笋: 森林中藏着狒狒,破坏了竹林的生机。
    • 树过猩猩少落花: 树上猩猩林立,花朵却稀少,显示生机与凋零。
    • 深洞有云龙蜕骨: 深山洞穴中有云龙蜕皮,象征新生与变化。
    • 半岩无草象生牙: 半岩之地无草生长,象征荒凉与孤独。
    • 知君爱宿层峰顶: 知道你喜欢在高峰宿营,表达共鸣。
    • 坐到三更见日华: 待到深夜,才能见到日出的光辉,象征希望与未来。
  • 修辞手法:

    • 对仗: 如“瘴雾南边久寄家,海中来往信流槎”,形成对称的句式。
    • 比喻: “信流槎”比喻消息的传递,形象生动。
    • 拟人: “云龙蜕骨”使得自然景观具有人性化的色彩。
  •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展现了对南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

意象分析:

  • 瘴雾: 象征着南方的神秘与危险,暗示离别的艰难。
  • 信流槎: 代表着信息的传递与友谊的纽带。
  • 狒狒与猩猩: 体现了南方生物的丰富多样性,展示自然的活力。
  • 云龙: 象征变化与重生,寓意理想的追求。
  • 层峰顶: 代表着追求高远理想的决心与勇气。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许浑
      • C. 杜甫
    2. “瘴雾南边久寄家”中“瘴雾”指的是什么?
      • A. 清风
      • B. 湿气重的毒雾
      • C. 晴天
    3. 诗人在最后一联提到的“层峰顶”意味着什么?
      • A. 高处的危险
      • B. 追求理想的地方
      • C. 朋友的家
  •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友人》by 李白
    • 《夜泊牛津》by 温庭筠
  • 诗词对比:

    • 许浑《送黄隐居归南海》李白《送友人》:
    • 都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告别,但许浑更强调自然的描绘,而李白则侧重于友谊的深厚情感。两者皆展现了唐代诗人对离别情感的细腻刻画与对自然的热爱。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许浑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