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德翚梅轩月下小酌
作者: 刘安上 〔宋代〕
疏影横斜落酒樽,
谁知寒月上梅轩。
昔年山相栖真地,
我亦全家寄此村。
白话文翻译:
在月光下,梅树的疏影斜斜地映在酒樽上,
谁能知道寒冷的月光洒落在梅轩之上?
往年我在山中栖息的地方,
我全家也曾寄居于这个村庄。
注释:
字词注释:
- 疏影:稀疏的影子,指梅树的影子。
- 横斜:斜着落下,形容梅影的姿态。
- 酒樽:盛酒的容器。
- 寒月:寒冷的月光。
- 梅轩:梅树下的凉亭或小屋。
- 栖真地:栖息的真实地方,意指归宿。
- 寄此村:寄居在这个村庄。
典故解析:
- “梅轩”常用于文人雅士的居所,象征着隐逸与高洁。
- 诗中提到的“寒月”与“梅”是中国古代文人常用的意象,代表着清幽与孤独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安上是宋代的诗人,生活在一个文人荟萃的时期,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具有浓厚的抒情风格。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生活的哲思与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月下小酌时,反映了诗人对梅花的喜爱以及对过往生活的追忆。诗中描绘了一个安静、清幽的环境,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德翚梅轩月下小酌》是一首充满清雅气息的诗作,诗人在月下独酌,借助梅树的影子和寒月的映衬,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开头两句“疏影横斜落酒樽,谁知寒月上梅轩”中,诗人用梅树的影子与酒樽相结合,表现了月光下的宁静与孤独。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坚韧和高洁,诗人通过此意象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后两句“昔年山相栖真地,我亦全家寄此村”引出了诗人的怀旧情怀,回忆起与家人共处的快乐时光。诗人在此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相结合,让读者不仅感受到月下小酌的闲适,更能体会到那种深藏于心的情感。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情感的交织,展示了诗人在孤独中思索人生、回忆往昔的复杂心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疏影横斜落酒樽:梅树的稀疏影子斜斜地映在酒樽上,描绘了月光下的幽静场景。
- 谁知寒月上梅轩:反问句,表达出在这种氛围中,谁能意识到月光下的梅轩有多么寒冷。
- 昔年山相栖真地:回忆往昔,诗人曾在山中有过栖息的真实地方。
- 我亦全家寄此村:诗人提到全家曾在此村寄居,表达出对过去生活的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梅树影子比作酒樽的装饰,生动形象。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拟人:寒月似乎也有情感,与梅轩相互映衬。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孤独的饮酒与对往昔的回忆展开,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家庭温暖的怀念,形成了浓厚的抒情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象征高洁、坚韧,代表着诗人的理想与追求。
- 月:象征孤独与清冷,反映诗人的内心情感。
- 酒:代表闲适与抒怀,是诗人情感的寄托。
- 影:喻意模糊与不确定,反映诗人对生活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疏影”指的是:
- A. 梅树的影子
- B. 酒樽的影子
- C. 月亮的影子
-
诗人通过“寒月”想表达什么?
- A. 温暖的感觉
- B. 孤独的情感
- C. 快乐的回忆
-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什么?
- A. 自然景色
- B. 怀旧与孤独
- C. 家庭温暖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同样表达了对自然与闲适生活的向往。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山水之美,反映隐逸生活。
诗词对比: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在月下独酌,但更强调酒的豪情与个性。
- 王之涣《登鹳雀楼》:虽同为描绘自然,但更侧重于壮阔的景色与豪放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
- 《诗经》与《楚辞》对比分析
以上内容均为对《德翚梅轩月下小酌》的全面分析与解读,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的意境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