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诸友游山诗卷不容尽和和首尾两篇 其二》
时间: 2025-01-26 04:11:4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向来结友寻名山,下穷绝壑高危颠。
胡为一旦堕尘网,五老在望心茫然。
青牛底处有行迹,白鹿几时同正员。
清游带雨想幽绝,妙处只恐诗中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我和朋友们一同游山的经历。过去常常结交朋友,一同寻访名山大川,既探寻深壑又攀登高峰。可为何今天却忽然陷入了尘世的网中,心中对五岳的崇高境界感到迷茫呢?在青牛的足迹下,白鹿何时能与我同行?游玩时遇到细雨,我想要寻求那幽静绝美的境地,然而这样的妙境恐怕只能留在诗句中传达。
注释
逐句解释
- 向来结友寻名山:过去总是与朋友结伴游览名山。
- 下穷绝壑高危颠:既下到深邃的山谷,也攀登到危险的高峰。
- 胡为一旦堕尘网:为何今天却突然被尘世所缠绕?
- 五老在望心茫然:五岳的高远在眼前,心却感到迷茫。
- 青牛底处有行迹:青牛的传说之地留下了行迹。
- 白鹿几时同正员:白鹿何时能够和我一起游玩?
- 清游带雨想幽绝:在细雨中游玩,想要寻求幽静的境地。
- 妙处只恐诗中传:这样的美好景致恐怕只能在诗中流传。
典故解析
- 五老:指五岳,象征着高远和崇高的理想。
- 青牛:传说中道教的青牛,象征着通往仙境的道路。
- 白鹿:传说中的白鹿,常与隐士和仙人相伴,象征着清静和隐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和诗人。他的思想深刻,强调理性与道德,注重道德修养和自我反省,对后世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作于朱熹晚年,正值他对世事的思考与内心的追求交织之时。游山的经历不仅是对自然的欣赏,也是对人生的反思。
诗歌鉴赏
朱熹的这首《读诸友游山诗卷不容尽和和首尾两篇 其二》展现了他在游历山水过程中的哲理思考与心灵感悟。诗中以“结友寻名山”开篇,描绘出与友人一同追寻自然美景的情景,展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然而,接下来的转折则深刻地揭示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胡为一旦堕尘网”,诗人用“尘网”形象地表达了人生中种种烦扰和束缚,显得尤为深邃。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反思,展现了人们在追求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心理。在“青牛底处有行迹,白鹿几时同正员”中,诗人用青牛与白鹿的象征,表现了对理想境地的渴望与追求,隐含了对人生理想的追寻与对现实的无奈。最后一句“妙处只恐诗中传”更是让人感受到诗人对美好境地的向往与无奈,也揭示了诗歌作为心灵寄托的功能。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向来结友寻名山:表达了作者与朋友们共同探索自然的经历。
- 下穷绝壑高危颠:描绘了游山过程中的风险与挑战。
- 胡为一旦堕尘网:感慨人生的无常,突然被现实的纷扰牵绊。
- 五老在望心茫然:面对理想的崇高境界,内心感到迷惘。
- 青牛底处有行迹:提到传说中的青牛,象征着追求理想的道路。
- 白鹿几时同正员:渴望与白鹿一同游玩,象征着对清静生活的向往。
- 清游带雨想幽绝:细雨中的游玩,表达了作者对幽静之美的向往。
- 妙处只恐诗中传:对美好境地的遗憾,表明其只能通过诗句流传。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尘网”比作生活的困扰,生动形象。
- 对仗:如“绝壑”与“危颠”,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青牛与白鹿象征着对理想境地的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游山的经历,反映了作者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以及对人生的感慨,体现了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内心宁静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名山:象征着崇高的理想与目标。
- 尘网:象征生活中的烦恼与束缚。
- 青牛:代表通往理想和仙境的道路。
- 白鹿:象征隐逸与清静的生活方式。
- 清游带雨:体现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青牛”象征什么?
A. 现实生活
B. 理想境地
C. 友谊 -
诗人对五岳的态度是?
A. 骄傲
B. 迷茫
C. 不屑 -
“妙处只恐诗中传”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受?
A. 对自然的热爱
B. 对美好境地的无奈
C. 对友谊的珍视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山水意境,体现对自然的热爱。
- 李白《庐山谣》:表达对自然美的向往与人生哲理。
诗词对比
- 比较朱熹与王维的作品,朱熹更显哲理思考,王维则更注重自然的描绘与感受。
- 两者在表现自然美和内心感受上各有千秋,朱熹的诗更具反思性,而王维则更具画面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朱熹诗文选》
- 《宋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诗词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