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火令平韵十四部 其三》

时间: 2025-01-26 02:57:07

宁滴檐牙雨,勿生灞柳枝。

柳条人写尽离诗。

不若殢情檐雨,总挽我之伊。

别意凄双目,蒹葭白一堤。

行舟汎去远江湄。

剩是孑然,剩是不眠时,剩是江头江尾,两地苦中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宁滴檐牙雨,勿生灞柳枝。
柳条人写尽离诗。
不若殢情檐雨,总挽我之伊。
别意凄双目,蒹葭白一堤。
行舟汎去远江湄。
剩是孑然,剩是不眠时,
剩是江头江尾,两地苦中思。

白话文翻译:

雨滴在屋檐上轻声落下,不要让它滋生出如灞河边的柳枝。
柳条上写满了离别的诗篇。
不如那情意绵绵的檐雨,能将我与你的思念紧紧相连。
离别的情意让人双眼凄凉,蒹葭在白色的堤岸旁摇曳。
行船在遥远的江边荡漾而去。
剩下的只是孤独,剩下的只是不眠的时光,
剩下的只有江头江尾的两地思念,在苦中思索。

注释:

  • :宁愿,表示一种选择或态度。
  • 滴檐牙雨:指从屋檐滴落的雨水,象征细腻和柔情。
  • 灞柳:指灞河旁的柳树,常用于描绘离别的伤感。
  • 殢情:形容情感的缠绵,深刻而不舍。
  • 蒹葭:指芦苇,常用于诗词中象征思念或孤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崔荣江,生于20世纪末,现代诗人,作品多涉及人文关怀与情感探索。他的诗风细腻、深情,常通过自然意象表达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作者经历人生变迁之际,表达了对离别的感慨与思念之情。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脆弱,诗人通过传统诗词形式,探讨了情感的深邃与孤独。

诗歌鉴赏:

《喝火令平韵十四部 其三》是一首充满情感的离别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意象,将离别的痛苦与思念的苦涩展现得淋漓尽致。开篇以“宁滴檐牙雨”引入,屋檐下的雨水象征着细腻的情感,带着一种柔和而又忧伤的气息。接着,诗人提到“勿生灞柳枝”,将离别与灞河的柳树联系在一起,柳条常被用来比喻离愁别绪,给人以伤感的联想。

诗中“别意凄双目”一句,表现了离别时的怅然若失,双眼因别离而显得凄凉。接下来的“蒹葭白一堤”,则通过自然景象进一步渲染了孤独的气氛,蒹葭的摇曳似乎在诉说着思念的心声。最后几句“剩是孑然,剩是不眠时”,更是将孤独感推向高潮,表现了在无尽的思念中,夜晚的漫长与无眠。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的细腻描写,也有对人情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离别的无奈与哀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宁滴檐牙雨:雨滴在屋檐上,象征温柔的思念。
  2. 勿生灞柳枝:不要让这种思念生发出离愁,联想灞河柳。
  3. 柳条人写尽离诗:柳条成为写离别诗篇的象征,暗示离愁的浓厚。
  4. 不若殢情檐雨:情感的细腻比不上这细雨,情意绵绵。
  5. 总挽我之伊:总是希望能将思念紧紧相连。
  6. 别意凄双目:离别的情感让双眼充满了悲伤。
  7. 蒹葭白一堤:白蒹葭在堤岸上摇曳,象征孤独和思念。
  8. 行舟汎去远江湄:船只荡漾在远方的江边,象征离去与距离。
  9. 剩是孑然,剩是不眠时:剩下的只有孤独和无眠的思念。
  10. 剩是江头江尾:强调在两地之间的思念与苦楚。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雨水比作情感,营造出细腻的氛围。
  • 拟人:柳条仿佛在诉说离愁,使读者感同身受。
  • 对仗:如“江头江尾”形成对称,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主要探讨了离别与思念的主题,表达了对亲人或爱人的深切怀念和对孤独的感慨。诗人通过自然意象传达情感,展现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脆弱与深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檐雨:象征细腻情感与思念。
  2. 柳条:代表离愁别绪。
  3. 蒹葭:象征孤独与无奈。
  4. 江头江尾:代表两地相隔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宁滴檐牙雨”中“宁”字的意思是? A) 不愿
    B) 宁愿
    C) 可能
    D) 忍耐

  2. “蒹葭白一堤”中“蒹葭”指的是什么? A) 柳树
    B) 芦苇
    C) 菊花
    D) 藤蔓

  3. 整首诗表达的主要感情是什么? A) 快乐
    B) 离愁
    C) 希望
    D) 愤怒

答案:

  1. B) 宁愿
  2. B) 芦苇
  3. B) 离愁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1. 《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但更侧重于兄弟情深。
  2. 《静夜思》:表达对故乡的思念,情感更加朴素,而本诗则更注重离别的复杂情感。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唐诗三百首》
  • 《现代诗歌流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