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长相思
别时愁。会时愁。
离合一生霜鬓秋。
骨灰情始休。恨无由。
思无由。浅醉初逢一味羞。
背人红泪流。
白话文翻译:
在离别时感到愁苦,重聚时依然愁苦。
人生的离合就像秋天的霜染白了鬓发。
即使亲密的情感最终也会休止,
但心中的恨却没有缘由,思念也无从寄托。
微微醉意中,初次相逢时的羞涩难以忘怀,
偷偷地背过身去,红泪流下。
注释:
- 别时愁:分别时的忧伤。
- 会时愁:相聚时的忧伤。
- 霜鬓秋:形容时间流逝,鬓发如霜,象征衰老。
- 骨灰:指感情的尽头,象征着结束。
- 恨无由:对感情的恨意却没有原因。
- 思无由:思念没有依托。
- 浅醉:微醉,心情恍惚。
- 一味羞:指初次相遇时的羞涩情感。
- 红泪流:形容因悲伤而流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姚鹓雏,近代词人,以情感真挚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达对人生、爱情的感慨,风格细腻而富有感染力。
创作背景: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离别与重聚的复杂情感,处于历史变迁与个人情感交织的时代背景下,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爱情的深刻反思。
诗歌鉴赏:
《长相思》是一首充满情感的古诗,整首诗通过离别与重聚的矛盾,深刻展现了人们在感情中的脆弱与无奈。首句“别时愁。会时愁。”直接引入主题,简单明了地表达了离别与相聚的双重忧愁,令读者感受到深深的情感共鸣。
诗中“离合一生霜鬓秋”意象鲜明,生动地描绘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随着时间的推移,爱情的甜蜜似乎被生活的磨难所吞噬,使得人愈发感到孤独与无助。接下来的“骨灰情始休”则是情感终结的象征,显示出一种无奈的接受与放弃。
在对思念的描绘中,诗人以“恨无由”、“思无由”表达那种无法诉说的苦涩,情感的纠结和思念的沉重感交织在一起,使得整首诗在情感上达到了高潮。最后一句“背人红泪流”更是将情感推向极致,悄然流下的泪水既是对过往的追忆,也是对离别的悲伤。
整首诗在情感的表达上细腻入微,使用了大量的意象和修辞,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深厚的情感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别时愁。会时愁。:分别时愁苦,重聚时依然愁苦,表达了情感的持续性。
- 离合一生霜鬓秋。:人生的离合如同秋霜一般,象征着时间的无情与人际关系的复杂。
- 骨灰情始休。:感情的结束如同骨灰,暗示着一段关系的终结。
- 恨无由。思无由。:对情感的恨意与思念均无由,表现无奈与孤独。
- 浅醉初逢一味羞。:初次相遇时的羞涩与微醉状态,回忆中的温馨。
- 背人红泪流。:流泪的场景,象征着对情感的无奈与伤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别时愁”和“会时愁”形成对比,增强情感的表现力。
- 象征:霜鬓、骨灰等意象象征时间的流逝和情感的终结。
- 反复:使用“愁”字反复强调情感的深重。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离别与重聚的深刻反思,表达了人们在情感中的苦闷与无奈,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使人感受到对爱情的渴望与对时间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霜鬓:象征时间的流逝与衰老。
- 骨灰:象征感情的尽头与绝望。
- 红泪:象征因爱情而生的悲伤与痛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别时愁”与“会时愁”的意义是什么?
- A. 只在分别时愁
- B. 离别与重聚都愁
- C. 没有愁
-
“骨灰情始休”中的“骨灰”象征什么?
- A. 爱情的结束
- B. 新的开始
- C. 时间的流逝
-
诗中流泪的原因是什么?
- A. 高兴
- B. 悲伤
- C. 生气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温庭筠《更漏子》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姚鹓雏的《长相思》更加强调对时间流逝和爱情无奈的感受,而李清照则更多表现女性对爱情的细腻感受与深情回忆。
参考资料:
- 《古典诗词赏析》
- 《近现代诗词研究》
- 《姚鹓雏传记与作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