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 题甘楼》

时间: 2025-01-11 17:06:02

南山钟。

北山钟。

一听钟声百念空。

古今昏晓中。

望秋风,数秋风。

等得秋来等过鸿。

灯前书一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南山钟。北山钟。一听钟声百念空。古今昏晓中。望秋风,数秋风。等得秋来等过鸿。灯前书一封。

白话文翻译:

南山的钟声,北山的钟声,听到钟声时,心中百般念头瞬间清空。在古今的昏晓之间,望着秋风,数着秋风的来临,等着秋天到来,等着鸿雁飞过。灯前写下一封信。

注释:

  • 南山钟、北山钟:指南北两座山上的钟声,象征着不同的时空和思念的距离。
  • 一听钟声百念空:听到钟声时,所有杂念都随之消散,心中一片宁静。
  • 古今昏晓中:在古往今来的时间流逝中。
  • 望秋风,数秋风:期待着秋天的到来,细数着秋风的吹拂。
  • 等得秋来等过鸿:等到秋天的到来,等过了鸿雁的迁徙。
  • 灯前书一封:在灯光下写下一封信,表达思念之情。

典故解析:

  • 鸿雁:象征着离别与思念,古人常用鸿雁传递书信,表示对远方亲友的牵挂。
  • 钟声:古代钟声常用于报时,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胡翼龙,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因其作品在诗词方面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而受到后人推崇。他的诗多以抒情见长,常常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诗人对某种情感的强烈思考之际,可能是出于对故乡、亲人或爱人的思念,结合时节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

诗歌鉴赏:

《长相思 题甘楼》以浓厚的思乡情感和细腻的情绪描绘著称。开篇以“南山钟”和“北山钟”的对比,体现了空间的隔离与时间的流逝,钟声的响起不仅是对时间的提醒,更是对情感的唤醒。诗人在一听钟声时,百念瞬间空灵,显示出一种心灵的宁静和对往昔的追忆。接下来的“古今昏晓中”更是将时间的维度拉长,增添了思念的沉重感。

“望秋风,数秋风”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秋天的期待与渴望,秋风的到来象征着变迁与离别。等候鸿雁的意象,进一步深化了思念的主题,鸿雁常被视为传递思念的信使,诗人在此刻情感上与鸿雁产生了共鸣。

最后一句“灯前书一封”,则是将思念的情感具象化,描绘出在孤独的夜晚,借助灯光写信的情景,暗含着对远方人的牵挂与寄托。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蕴含了深厚的情感,展现了古代诗人对亲情、友情和爱情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南山钟。北山钟。:开头的对仗,形成鲜明的对比,象征着相隔的距离。
  2. 一听钟声百念空。:钟声的回响让思绪清空,表明内心的宁静与反思。
  3. 古今昏晓中。:时间的交错,连接着过去与现在,暗示着时间的无情。
  4. 望秋风,数秋风。:期待秋风的来临,数着变化,象征着对自然的关注和对时间的感慨。
  5. 等得秋来等过鸿。:通过等待鸿雁,表达对离别的思念,强化情感的深度。
  6. 灯前书一封。:在孤独的夜晚写信,显示出诗人对远方人的强烈思念和情感寄托。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南山钟,北山钟”,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和对比效果。
  • 象征:钟声、秋风、鸿雁等意象,均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思念的表达。
  • 拟人:赋予钟声以情感,让它成为引发思考的媒介。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思念与孤独,通过自然景象与时间的交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深切情感。这种情感在秋天的背景下显得尤为浓烈,透过简洁的语言,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层次。

意象分析:

  • 南山与北山:象征着空间的距离和情感的隔阂。
  • 钟声: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内心的宁静。
  • 秋风:象征变化与思念的到来。
  • 鸿雁:象征着离别、思念与联系。
  • 灯光:代表孤独与思念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两个钟分别位于哪里? A. 东山和西山
    B. 南山和北山
    C. 中山和高山
    D. 南山和东山

  2. “一听钟声百念空”中的“百念空”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忧伤
    B. 宁静
    C. 喜悦
    D. 恐惧

  3. 诗中提到的“鸿”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鸟
    B. 书信
    C. 秋天
    D. 风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了思乡之情。
  2. 苏轼的《水调歌头》:展现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时光的感慨。

诗词对比:

  • 《长相思 题甘楼》与《静夜思》:两者都在表达思念,但《长相思》更侧重于对秋天的描绘和情感的细腻,而《静夜思》则是直接对家乡的怀念,风格各有特色。
  • 《长相思 题甘楼》与《水调歌头》:前者表达的是一种静谧的思念,后者则是对人生的感悟和对月亮的咏叹,情感层次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诗词入门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