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永州城外》

时间: 2025-04-29 22:20:21

恋恋庭闱竟北征,槐花唤我试诸生。

了知归近犹看堠,更有愁来即入城。

愚水端能勤入梦,嵛峰何得嬾相迎。

只应白发持环久,见我跫然笑未成。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至永州城外
作者:杨万里 〔宋代〕

恋恋庭闱竟北征,
槐花唤我试诸生。
了知归近犹看堠,
更有愁来即入城。
愚水端能勤入梦,
嵛峰何得嬾相迎。
只应白发持环久,
见我跫然笑未成。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人在北征途中,心中仍然惦念着庭院里的一草一木,槐花的香气唤醒了他对学业的思考。即使知道快要回家,也忍不住想要再看一眼堠(即小路),心中愁苦不已,只能走入城中。愚水(象征着诗人的思绪)终究能在梦中勤劳地奔波,而嵛峰(象征故乡的山水)却为何不来迎接我。或许我已白发苍苍,等待着见到我时的欢笑,却始终未能如愿。

注释

  • 恋恋:依依不舍、留恋的样子。
  • 庭闱:指的是庭院和门闩,代表家庭和温暖的地方。
  • 北征:指向北方征战,表示诗人处于离家远征的状态。
  • 槐花:槐树花,常用来代表故乡的景象。
  • :小路、土路。
  • 愚水:象征诗人的思绪,愚表示无知或简单。
  • 嵛峰:象征故乡的山峰。
  • 持环:手中持有的环,象征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沧桑。
  • 跫然:脚步声,象征着归家的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他生于江西,后移居杭州,因其诗风清新、情感真挚而受到后世的推崇。他的诗多描写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诗人北征途中,正值战乱时期,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未来的迷茫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深沉的情感。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至永州城外》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开头的“恋恋庭闱”便透露出一种依依不舍的情感,庭院象征着温暖的家庭,而“北征”则使得这种温暖显得愈加珍贵。诗人通过“槐花唤我试诸生”的描写,将自然景物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槐花的香气仿若召唤他回归学业的召唤。

接着,诗人意识到即将归家的喜悦中夹杂着愁苦,尤其是“了知归近犹看堠”,显示出他对归途的期待与对过往的留恋。愚水的意象更是形象地表现了诗人思绪的奔波不息,虽已白发苍苍,却依然期盼着与故土的相聚。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也透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读之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恋恋庭闱: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依恋。
  • 竟北征:表明诗人身处北方,远离家乡。
  • 槐花唤我试诸生:槐花的香气引发了对学业的思考。
  • 了知归近犹看堠:即使知道归家近在眼前,仍然对小路怀有眷恋。
  • 更有愁来即入城:心中愁苦,走入城中象征着内心的孤独。
  • 愚水端能勤入梦:愚水象征思绪,暗示诗人对故乡的梦境追寻。
  • 嵛峰何得嬾相迎:故乡的山水未能如愿迎接自己,表达对故乡的渴望。
  • 只应白发持环久:白发象征岁月的流逝,持环表达耐心等待。
  • 见我跫然笑未成:暗示未能实现的愿望,带来无奈与遗憾。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愚水”比喻思绪,形象生动。
  • 拟人:将自然元素赋予人性,如槐花的呼唤。
  • 对仗:上下句对称,增强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渴望与迷茫,情感真挚,意象丰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庭闱:家庭的温暖和归属感。
  • 槐花:故乡的自然景观。
  • :象征归途的期待。
  • 愚水:思绪无尽的奔波。
  • 嵛峰:故乡的山水,象征故乡的归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杨万里的《至永州城外》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战争的愤怒
    • B. 对故乡的思念
    • C. 对自然的赞美
    • D. 对官场的失望
  2. “愚水”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自然景观
    • B. 思绪和梦境
    • C. 生命的流逝
    • D. 战争的残酷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杨万里的《至永州城外》更侧重于对故乡的思念与人生感悟,而李白则更强调个人情感与孤独的思考。两者都反映了诗人对故土的眷恋,但表达方式和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杨万里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