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题》

时间: 2025-01-23 09:45:13

绿树何稠叠,清风稍羡余。

枕萦云片片,帘透雨疎疎。

修笕通泉壑,残碑出野锄。

丘陵知几变,耕稼学陶渔。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绿树何稠叠,清风稍羡余。
枕萦云片片,帘透雨疎疎。
修笕通泉壑,残碑出野锄。
丘陵知几变,耕稼学陶渔。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的自然景色,绿树繁茂,清风徐来,让人羡慕那份清凉。枕边的梦中常有浮云片片飘过,窗帘透过细雨洒落的景象。修整的竹林通向山泉和溪谷,残破的石碑在野地里显露出被锄头翻动的痕迹。丘陵与田野经历了多少变迁,农民们在学习陶渔的技艺。

注释:

  • 稠叠:密集叠加的样子。
  • 羡余:羡慕那份清凉。
  • :缠绕、环绕。
  • 雨疎疎:细雨稀疏的样子。
  • 修笕:修整的竹林。
  • 泉壑:泉水和沟壑。
  • 残碑:破旧的碑石。
  • 丘陵:小山丘和丘陵地带。
  • 耕稼:耕种和收获的过程。
  • 陶渔:陶渔文化,指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翁卷(约1000年-约1070年),字子云,号方山,北宋时期诗人。他的诗风以清新自然见长,善于描绘山水田园的景色,作品中常融入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时值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农耕文化盛行。诗中描绘的田园景象,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及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诗歌鉴赏:

翁卷的《偶题》以其清新的自然景象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全诗在景物描写上极为细腻,绿树成荫、清风徐来,读来让人感受到一股清凉之感,仿佛身临其境。诗中提到的“枕萦云片片”,表达了诗人对梦境和自然的交融,而“帘透雨疎疎”则让人感受到一丝细雨的轻柔,显示了这种自然的美好。通过“修笕通泉壑”,诗人引导读者进入一个宁静的山水世界,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诗的后两句则让人思考时间的流逝与变化,丘陵与田野的变迁,正如农耕生活的不断演变。最后一句“耕稼学陶渔”则不仅是对农业生产的描绘,更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态度的哲学思考,强调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这首诗在描写自然美的同时,也引人深思,展现了翁卷作为诗人的深厚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绿树何稠叠:绿树密集重叠,体现了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
  2. 清风稍羡余:清风轻拂,令人羡慕那份清凉。
  3. 枕萦云片片:梦中有云彩不断飘过,表现了梦境的飘渺。
  4. 帘透雨疎疎:窗帘透过细雨,形象描绘出细腻的雨景。
  5. 修笕通泉壑:修整的竹林通向泉水和沟壑,展现自然的美妙。
  6. 残碑出野锄:野外的残碑显示出人类的活动痕迹。
  7. 丘陵知几变:丘陵经历了多少变化,引发人对时光流逝的思考。
  8. 耕稼学陶渔:耕作与学习陶渔,表现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枕萦云片片”比喻梦境的飘渺。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类情感,如“清风稍羡余”。
  • 对仗:如“修笕通泉壑,残碑出野锄”,形成对称美。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夏日的自然景象,反映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绿树:象征生命与繁荣。
  • 清风:代表清新与宁静。
  • 云片片:象征梦境、虚幻。
  • 细雨:象征柔和与细腻。
  • 残碑:代表历史与变迁。
  • 丘陵:象征土地的变化与人类的耕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自然景象有哪些?
    A. 绿树、清风、云、雨
    B. 山、河、湖、海
    C. 花、鸟、虫、鱼

  2. “耕稼学陶渔”中的“陶渔”指的是什么?
    A. 陶器和捕鱼
    B. 陶土的使用
    C. 陶渊明的诗歌

  3. 诗中的意象主要围绕什么主题?
    A. 都市生活
    B. 自然与人类的关系
    C. 战争与和平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翁卷的《偶题》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都描绘了田园生活的美好。翁卷的诗更加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而陶渊明则体现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但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