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拥》
时间: 2025-01-11 13:56:4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满江红 拥
作者: 陈维崧 〔清代〕
炙尽乌金销不了,鬓丝微雪。
依稀听一城巷杵,半楼檐铁。
拨尽寒灰人语悄,跋完官烛鸡声咽。
笑西廊鹦鹉也愁寒,频频说。
小窗底,屏风折。
微酣处,炉薰爇。
但得人围绕,心情顿别。
记得常年喧笑语,笛床茶臼参差列。
只侯门兽炭枉堆盘,增寒冽。
白话文翻译:
全诗的意境在于描绘一种寒冷的夜晚,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出内心的孤独与对温暖的渴望。诗中的“炙尽乌金”意指纵然再珍贵的东西也无法抵挡岁月的流逝,鬓发渐白。城中夜景的描写和微寒的环境,交织出诗人对往昔欢乐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孤寂的感慨。诗中提到的鹦鹉、炉香、屏风等意象,生动展现了诗人生活中的一角,虽有温情,却也难掩内心的忧愁。
注释:
- 炙尽乌金:指珍贵的东西,乌金可以理解为黑色的金属,暗喻岁月的无情。
- 鬓丝微雪:形容头发渐白,象征年华已逝。
- 城巷杵:指夜晚城中传来的声音,表现出环境的寂静与冷清。
- 官烛:指官府的蜡烛,烛光微弱,象征生活的艰难。
- 鹦鹉愁寒:鹦鹉作为宠物,亦显得忧愁,传达出一种孤独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维崧(约1640-1711),字仲明,号逸舟,清代词人,善于写词,风格清新脱俗。他的作品常常融合个人感受与社会现实,具有浓厚的情感色彩。
创作背景:
《满江红 拥》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感慨。诗中流露出对孤独的反思,折射出清代文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满江红 拥》是一首情感丰富且意境深远的诗作,诗人通过对细节的生动描写,将内心的孤独和对温暖的渴望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中的“炙尽乌金”,不仅仅是对物质的感叹,更深层次地指向了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诗中提到的“鹦鹉愁寒”,将诗人的孤独感具象化,令人感同身受。
此外,诗中对环境的刻画,如“半楼檐铁”、“拨尽寒灰”,不仅增强了寒冷的氛围,也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敏锐观察。诗的后半部分中提到的“炉薰爇”,在温暖和寒冷之间形成对比,进一步强调了内心情感的复杂性。
整首诗在意象上层层递进,情感上则是从孤独到希望的转变。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引导读者走进他内心的世界,让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炙尽乌金销不了,鬓丝微雪
- 表达岁月消逝带来的无奈,黑发渐白,象征衰老与失去。
-
依稀听一城巷杵,半楼檐铁
- 城市的夜晚静谧,微小的声音让人感受到孤独的氛围。
-
拨尽寒灰人语悄,跋完官烛鸡声咽
- 描绘了深夜的寂静,寒冷的环境中,生活的气息变得微弱。
-
笑西廊鹦鹉也愁寒,频频说
- 鹦鹉的愁苦反映了环境的寒冷,似乎连宠物也感受到主人的孤独。
-
小窗底,屏风折
- 描绘了一个温馨的场景,却也透出一丝孤寂。
-
微酣处,炉薰爇
- 暗示了一种即将昏沉的状态,炉火的温暖与内心的寒冷形成对比。
-
但得人围绕,心情顿别
- 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是心灵慰藉的来源。
-
记得常年喧笑语,笛床茶臼参差列
- 对往昔热闹生活的怀念,形成强烈的对比。
-
只侯门兽炭枉堆盘,增寒冽
- 结束时提到的“侯门”,暗示了社会的冷漠与无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炙尽乌金”比喻时间的流逝。
- 拟人:鹦鹉被赋予愁苦的情感,使得孤独感更为突出。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如“微酣处,炉薰爇”。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时间流逝、孤独与温暖之间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一个人在寒冷夜晚对温暖和陪伴的渴望。
意象分析:
重要意象:
- 乌金:象征珍贵的东西,隐喻岁月的无情。
- 鹦鹉:表现孤独,暗示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联系。
- 炉火:象征温暖与希望,反映内心渴望。
- 屏风:隐喻生活的隔绝与内心的隐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炙尽乌金”意指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物质的珍贵
C. 人际关系的疏远 -
诗中提到的“鹦鹉”有什么象征意义?
A. 热情
B. 孤独
C. 喜悦 -
“炉薰爇”的意象主要表现了什么?
A. 寒冷
B. 温暖
C. 疲惫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王昌龄的作品,描写孤独与思乡。
- 《静夜思》:李白的作品,表现思乡的情感。
诗词对比:
- 《满江红 拥》 vs. 《静夜思》
两首诗都表达了孤独与对温暖的渴望,不同的是,《满江红 拥》更注重对环境和细节的描写,而《静夜思》则通过简单的意象传达深沉的思乡情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词的艺术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