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心传忠恕,一以贯以。
爰述太学,万世训彝。
惠我光明,尊闻行知。
继圣迪后,是享是宜。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心中传递着忠诚和宽恕,这两者是一以贯之的。我在这里叙述太学的教义,这是万世流传的训诫。愿给予我光明,尊重知识的传播与实践。继承圣人之道,享受这种教义是合适的。
注释:
- 忠恕:指忠诚和宽恕,强调为人处世应有的品质。
- 太学:古代最高学府,象征着最高的教育和道德。
- 训彝:训诲和规范,指传承的道德教义。
- 光明:象征智慧和知识。
- 继圣:承接圣人的教诲和思想。
- 迪后:指启迪后人,传承知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应麟(约 1043年-约 1092年),字宗道,号石屋,北宋时期的著名学者和诗人,因其高深的学问和对教育的贡献而被后人尊称。他在诗词创作上追求理性和严谨,作品多反映对社会和教育的思考。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王应麟在担任官职期间,借助对古代教育理念的叙述,表达了对忠恕之道的推崇以及对太学教义的尊重,旨在强调教育在社会中的重要性。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思想。首句“心传忠恕”开篇就指出了为人处世的根本原则,忠诚和宽恕是相辅相成的道德标准,展现了王应麟对个体品德的重视。接下来的“爰述太学,万世训彝”,则不仅是在阐述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在强调教育的传承性和普世价值,太学作为古代最高学府的代表,不仅代表了学术的顶峰,也象征着道德的传递。
“惠我光明,尊闻行知”进一步将焦点放在了知识的传播与实践上,表达了对智慧的渴望以及对学习和传播知识的重视。最后一句“继圣迪后,是享是宜”,则是在呼唤后人要继承和发扬圣人的教诲,强调了教育与道德的延续性。
整首诗不仅在形式上工整对仗,内容上更是饱含哲理,展现了王应麟对教育、道德、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也反映了宋代对儒家思想的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心传忠恕”:指出内心的忠诚和宽恕的理念,是立身处世的根本。
- “一以贯以”:强调这两者的统一性与重要性。
- “爰述太学”:阐述古代最高学堂的教义。
- “万世训彝”:说明这些教义是历久弥新的道德规范。
- “惠我光明”:希望得到明智的启示。
- “尊闻行知”:提倡对知识的尊重和实践。
- “继圣迪后”:继承圣贤的教导。
- “是享是宜”:呼应教育的社会价值和意义。
修辞手法:
这首诗采用了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使得语言更加优美、节奏感强。同时,诗中运用了象征,光明象征知识,太学象征教育的最高理想,增强了诗的思想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核心思想是强调忠恕、教育与道德的传承,呼吁人们珍视知识,尊重教育,并以此为基石构建和谐的社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忠恕:象征品德的基石,强调人际关系中的真诚与宽容。
- 太学:象征知识的殿堂,代表着理想的教育和道德的传承。
- 光明:象征智慧与真理,寄托了对知识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心传忠恕”中的“忠恕”指的是什么? A. 忠诚与宽恕
B. 诚信与友善
C. 勇敢与智慧
答案:A -
“太学”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古代的学校
B. 最高的教育理想
C. 书本
答案:B -
诗的最后一句“继圣迪后,是享是宜”表达了什么? A. 继续学习
B. 传承圣人的思想
C. 享受生活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论语》:同样强调忠恕与教育的重要性。
- 《大学》:探讨自我修养与社会责任。
诗词对比: 王应麟的这首诗与杜甫的《春望》在情感基调上有很大不同,王应麟更注重道德与教育的传承,而杜甫则多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怀。两者在表达方式上都体现了对社会责任的关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王应麟诗文集》
- 《宋代诗词选》
- 《论语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