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汶上舟行
作者: 王冕
贤圣久不作,我行真可怜。
望归黄柳外,坐到碧山前。
老马知官道,饥鹰集野田。
晚风吹急雪,回首一茫然。
白话文翻译:
贤者与圣人早已不再出现,我的旅行真让人感到可怜。
眺望归途在黄柳树外,坐到碧山的面前。
老马知道去官道的路,饥饿的鹰聚集在田野上。
晚风吹来急促的雪,回头一片茫然。
注释:
字词注释:
- 贤圣:指有德行和智慧的人。
- 真可怜:真令人感到悲伤和可怜。
- 黄柳:一种柳树,象征归家的地方。
- 碧山:清秀的山,象征自然的宁静。
- 老马:象征经验丰富的引导者。
- 官道:通往官府的道路。
- 饥鹰:饥饿的鹰,象征生存的艰难。
- 晚风:傍晚的风,带来寒意。
- 急雪:指飞舞的雪花,象征天气的恶劣。
- 茫然:迷茫不清的样子。
典故解析:
- 此诗中的“贤圣”体现了对社会现状的感叹,反映了作者对时代的失望情绪。
- “老马知官道”暗示了经验和智慧的重要性,表示即使在困境中,依然需要依靠经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冕(1287年-1359年),元代著名诗人,字伯升,号白云山人,浙江人。王冕以山水田园诗著称,风格清新自然,反映了他对个人生活与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汶上舟行》写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民生困苦的时期,诗人通过个人的游历表达了对贤者失落的惋惜,以及对生活的无奈。
诗歌鉴赏:
《汶上舟行》是王冕的一首典型作品,诗中流露出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深切感慨。开头两句“贤圣久不作,我行真可怜”,直白而真诚,表明了他对时代的失落感与孤独。透过“望归黄柳外,坐到碧山前”的描写,诗人展现了一种对归属的渴望。在这样一个春寒料峭的时节,诗人似乎感到身心俱疲,老马和饥鹰的意象也暗示了生活的艰辛与无奈。
“晚风吹急雪,回首一茫然”则以自然景象反映内心的迷茫,晚风和急雪的结合,带来了一种孤独的寒意,象征着诗人心中的不安与无助。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都显示出一种清新而又深沉的风格,让人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深切感悟与对自然的细腻观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贤圣久不作:表达了对人杰地灵的怀念,感叹当今无贤者。
- 我行真可怜:直接抒发了个人的孤独和悲凉。
- 望归黄柳外:象征归途的期待与渴望。
- 坐到碧山前:描绘宁静的山水环境,显示诗人内心的向往。
- 老马知官道:用老马的智慧比喻经验在旅途中的重要性。
- 饥鹰集野田:暗示生存困境与对生活的无奈。
- 晚风吹急雪:自然环境的变化与心境的感受相呼应。
- 回首一茫然:表达了对过去的迷茫和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老马知官道”,用老马比喻经验。
- 拟人:如“饥鹰集野田”,赋予鹰以人类的情感。
- 对仗:诗中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环境的失落感、对贤者缺失的惋惜,以及对个人生存状态的深思,最终在迷茫中引发对生命的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黄柳:象征归属和希望。
- 碧山:代表自然的宁静与心灵的寄托。
- 老马:代表经验与智慧,指引人生的道路。
- 饥鹰:象征困顿与挣扎的生存状态。
- 晚风:隐喻时间的流逝与内心的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贤圣”指的是: A. 有德行的人
B. 诗人的友人
C. 诗人的家人 -
诗中“老马知官道”是用来表达: A. 年龄的增长
B. 经验的重要性
C. 旅行的乐趣 -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 A. 欢快
B. 失落与迷茫
C. 愤怒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同样反映了对时局的感慨与个人生活的无奈。
- 李白《行路难》:表达了人生旅途中的艰难与追求。
诗词对比:
- 王冕的《汶上舟行》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是描写旅途的作品,但前者更侧重于内心的迷茫与失落,后者则强调壮丽的自然景色与人生的豪情,展示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歌选》
- 《王冕诗集》
- 《古典诗歌鉴赏》
- 《元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