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兴二首》

时间: 2025-01-26 01:45:24

窗下兀兀坐,人闲事事疏。

乱山看过画,堆案读残书。

细雨衔杯后,微风隐几余。

不劳渔父问,方寸已空虚。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窗下兀兀坐,人闲事事疏。
乱山看过画,堆案读残书。
细雨衔杯后,微风隐几余。
不劳渔父问,方寸已空虚。

白话文翻译:

在窗下静静地坐着,人们都很闲散,事情都变得疏远。
看过的乱山如同画卷,桌上堆满了未读完的书籍。
细雨过后,手中端着杯子,微风轻拂,似乎还有些余韵。
不必问渔夫,心中已是一片空虚。

注释:

  • 兀兀:静坐、不动的样子。
  • :指人们的心情悠闲,事情不再紧迫。
  • 乱山:形容山脉的复杂形态,似乎让人联想到自然的美。
  • 堆案:书籍在桌上堆积,说明阅读的意图未能实现。
  • 衔杯:象征品味生活的细腻。
  • 方寸:指心里或内心,形容心境的状态。
  • 空虚:内心的空虚感,缺乏实质内容。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经典典故,但其中的意象如“渔父”,可以联想到古代隐士和渔夫的生活,象征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与哲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石沆,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深邃的思想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自然和内心世界的关注,倾向于表达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诗人闲坐窗前,感受到生活的琐碎与内心的空虚,反映了他在日常生活中对自然、书籍的感悟,以及对人生状态的思考。

诗歌鉴赏:

《漫兴二首》展现了诗人闲适的生活状态和内心的宁静。前两句描绘了诗人静坐窗前的情景,展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似乎与世无争,任由外界事务与自己疏远。第三句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写,展示了细雨和微风的轻柔,形成一种静谧的氛围。最后一句“不劳渔父问,方寸已空虚”则是对内心状态的深刻反思,表达了即使身处自然之中,内心仍可能感到空虚的困惑。这首诗综合了自然景观与内心感受的交融,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与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窗下兀兀坐:诗人静坐在窗下,表现出一种闲适的状态。
  • 人闲事事疏:周围的人们也都闲散,世间的事情逐渐变得遥远。
  • 乱山看过画:诗人将看到的乱山比作画卷,说明自然的美景在他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 堆案读残书:书籍堆积在桌上,暗示着诗人有心阅读却未能细读,反映出一种无奈。
  • 细雨衔杯后:细雨过后,手中端着杯子,展现一种细腻的生活感受。
  • 微风隐几余:微风轻轻拂过,似乎还有余韵缭绕,表现出一种宁静的美。
  • 不劳渔父问:不需要问渔夫,心中已是一片空虚,反映出对内心困惑的深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乱山比作画,增强自然景观的艺术感。
  • 拟人:细雨和微风被赋予情感,营造出一种轻松的氛围。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有一定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透过自然的描绘与个人的内心体验,表达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和对内心空虚的自省。诗人通过闲适的状态,反映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传达出一种哲理性的美感。

意象分析:

  • :象征内心世界的窗口,反映出诗人的思考。
  • 细雨:象征清新与宁静,带来一丝柔和的情感。
  • 乱山:象征自然的复杂与美丽,反映诗人的观察力。
  • 书籍:象征知识与思考,暗示诗人对文化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人闲事事疏”所表达的意思是: A. 人们忙碌
    B. 人们闲适,事情疏远
    C. 人们互相交流
    D. 人们聚在一起

  2. 诗中“细雨衔杯后”表达的意象主要是: A. 雨水侵袭
    B. 生活的细腻与美好
    C. 杯子破损
    D. 遇到朋友

  3. 诗的最后一句“不劳渔父问”主要表达的含义是: A. 渔夫很重要
    B. 内心的空虚感
    C. 渔夫的生活方式
    D. 不用问别人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同样展现自然与内心的和谐。
  • 李白《月下独酌》:表达孤独与对自然的感悟。

诗词对比:

  • 比较石沆的《漫兴二首》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观表达内心的宁静与思考,但王维的作品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石沆则突出内心的空虚和对人生的反思。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石沆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诗词选读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