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游宫 其一》

时间: 2025-01-26 04:39:33

愁厌眉峰成敛。

几回皱、落花钿点。

镜里芳容自羞见。

又黄昏,听南楼,度更箭。

月引桐阴转。

珠帘动、影摇花乱。

雁过西风楚天远。

待归来,把愁眉,印郎面。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游宫 其一
作者: 陈允平 〔宋代〕

愁厌眉峰成敛。
几回皱落花钿点。
镜里芳容自羞见。
又黄昏,听南楼,度更箭。
月引桐阴转。
珠帘动影摇花乱。
雁过西风楚天远。
待归来,把愁眉,印郎面。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以愁苦的情绪开篇,眉头紧锁,满面愁苦。几次低头,花钿(即花纹装饰)都已暗淡。镜中自己的容颜让人羞于见人。天色已晚,听着南楼的钟声,时间如箭般飞逝。月光照亮了梧桐树下的阴影。珠帘轻轻摇动,影子在花间摇曳。大雁在西风中飞过,楚天显得格外遥远。只待情人归来,将我的愁眉印在他的面上。

注释:

  • 眉峰:指眉头,形容人愁苦的神情。
  • 花钿:古代妇女头上的装饰物,象征美丽。
  • 自羞见:自感羞愧,不愿见人。
  • 更箭:指时间,形容时间流逝快。
  • 珠帘:指用珠子串成的帘子,轻轻摇动的样子。
  • 雁过西风:指大雁在西风中飞过,象征离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允平是宋代的一位诗人,生活于动荡的时代,其作品常表现出细腻的情感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诗人的风格清新、婉约,擅长以自然景物寄托情感。

创作背景:

《夜游宫 其一》创作于一个夜晚,诗人在孤独中感受到思念与愁苦。生活的压力和对远方情人的思念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诗中浓厚的情感基调。

诗歌鉴赏:

《夜游宫 其一》以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描绘了一个孤独而愁苦的夜晚。诗歌的开头“愁厌眉峰成敛”,用“眉峰”这一形象生动地表达出心中愁苦的状态。接着,“几回皱落花钿点”则展现了情绪对外表的影响,暗示着内心的不安与愁苦,使得一切美丽的装饰都显得黯然失色。

“镜里芳容自羞见”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镜中映出的自己让人感到羞愧,仿佛失去了与人交往的勇气。这种羞愧感隐含着对自身处境的无奈和对他人的渴望,情感的纠葛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而“又黄昏,听南楼,度更箭”,则描绘了夜晚的孤独与时间的流逝,南楼的钟声似乎在提醒着诗人时间的无情,加深了内心的苦闷。接下来的“月引桐阴转”,以月光与树影的错落,构建出一种美好却又孤独的画面,暗示着诗人在美丽的环境中依然感到孤单。

最后两句“待归来,把愁眉,印郎面”,则表达了对来者的期待与思念,希望能将自己的愁苦分享。整首诗在情感的起伏中展现了诗人细腻而深刻的内心世界,充满了对爱与生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愁厌眉峰成敛:眉头因愁苦而紧锁,表现出内心的压抑。
  2. 几回皱落花钿点:多次低头,花钿似乎因愁苦而失去光彩。
  3. 镜里芳容自羞见:映照在镜中的自己感到羞愧,体现内心的自卑。
  4. 又黄昏,听南楼,度更箭:天色已晚,听到南楼的钟声,时间在流逝。
  5. 月引桐阴转:月光照耀下,梧桐树的影子摇曳,营造出孤独的氛围。
  6. 珠帘动影摇花乱:珠帘轻摇,影子在花间颤动,描绘出美丽而又寂寥的夜景。
  7. 雁过西风楚天远:大雁飞过,楚天显得遥远,象征着离愁别绪。
  8. 待归来,把愁眉,印郎面:期待情人归来,希望能与他分享自己的愁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情感与自然景物结合,如“月引桐阴”暗示孤独。
  • 拟人:珠帘的摇动仿佛在传递情感,增添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运用了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思念与愁苦,表达了对爱人的期待与内心的孤独。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与情感的真挚流露。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眉峰:象征愁苦的神情。
  • 花钿:代表美丽与失落。
  • 镜子:自我反省与羞愧的象征。
  • 月光与桐阴:孤独与思念的意象。
  • 大雁:象征离别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愁厌眉峰成敛”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愁苦
    • C. 平静
    • 答案: B
  2. “几回皱落花钿点”中的“花钿”指的是什么?

    • A. 衣服
    • B. 头饰
    • C. 食物
    • 答案: B
  3. 诗中用“月引桐阴转”表现了什么?

    • A. 美好
    • B. 孤独
    • C. 兴奋
    •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可以将《夜游宫 其一》与李清照的《如梦令》进行对比,两者都表现了女性在夜晚的孤独与思念,但李清照的诗更加细腻地描绘了情感的变化,而陈允平的作品则侧重于愁苦的深刻表达。两者都在不同的背景下展现了对爱情的渴望与思索。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