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赋 其九》

时间: 2025-04-28 02:26:08

风霜阴忽忽,天地澹悠悠。

我自操吴语,谁来问楚囚。

寂中惟灭想,达处尽忘忧。

手有韦编在,朝闻夕死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风霜阴忽忽,天地澹悠悠。我自操吴语,谁来问楚囚。寂中惟灭想,达处尽忘忧。手有韦编在,朝闻夕死休。

白话文翻译:

风霜阴云忽然降临,天地显得寂静悠远。我自言自语着吴地的方言,谁来关心这个被囚禁的楚人呢?在寂静中只有灭绝的思绪,达到某种境界时便能忘却所有的忧愁。手中有韦编的书籍,早上听闻,到了晚上就能安然去世。

注释:

  • 风霜:指气候的寒冷和阴霾,象征艰难困苦的环境。
  • 吴语:指吴地的方言,代表诗人的文化根源。
  • 楚囚:指楚国的囚徒,体现诗人的孤独和无助。
  • 灭想:指消除杂念。
  • 韦编:指用韦皮编制的书,象征读书和知识的积累。
  • 朝闻夕死:表示对知识的追求,即使在临终之际也希望能获得新的领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号文山,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以坚定的民族气节和对国家的忠诚而闻名,创作了大量诗词,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和对抗敌人的决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诗人被俘期间,反映了他在逆境中的坚韧与不屈,表现了他对文化和知识的追求,即使身处囚禁之中也不忘读书。

诗歌鉴赏:

文天祥的这首诗透过风霜阴云的意象,展现出了一种孤独和无助的情感。诗人在困境中用吴语自言自语,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自由的渴望。这种自我对话不仅是对自身境遇的反思,也是一种无声的抗议。在寂静中,诗人找到了内心的平静,通过书籍来消解烦恼,体现出他不屈的精神。在“手有韦编在”一句中,诗人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知识是他精神世界的寄托,书籍是他在逆境中获得力量的源泉。整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更反映出他坚持信念、追求知识的高尚品质,显示出一种超越困境的精神力量。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风霜阴忽忽,天地澹悠悠:描绘了环境的阴冷与寂静,映衬出诗人的孤寂。
    • 我自操吴语,谁来问楚囚:表达了身为囚徒的无奈和对故乡的思念。
    • 寂中惟灭想,达处尽忘忧:在内心的寂静中,诗人试图消除烦恼,达到一种超然的境界。
    • 手有韦编在,朝闻夕死休:强调读书的重要性,知识是他生命的追求。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风霜阴”比喻困境,增强情感的表达。
    • 对仗:如“朝闻夕死”,增强诗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困境中的自我反思与知识追求展开,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文化的执着追求。

意象分析:

  • 风霜:象征困苦和艰难的环境。
  • 吴语:代表文化和身份的认同。
  • 韦编:象征知识和文化的积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我自操吴语”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思乡
    • C. 忧伤
    • D. 愤怒
  2. “朝闻夕死休”中的“韦编”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知识
    • C. 自由
    • D. 友情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陶渊明《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 比较文天祥与陆游在逆境中的诗作,两者均表现了对国家的忧虑与个人的坚韧精神,但陆游的风格更为豪放,而文天祥则更显内敛与沉思。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文天祥全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