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还司即事 其一
作者: 文天祥 〔宋代〕
幕燕方如寄,屠羊忽复旋。
霜枝空独立,雪窖已三迁。
漂泊知何所,逍遥付自然。
庭空谁共语,拄颊望青天。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漂泊生活中的孤独与无奈。诗人看到燕子在空中飞翔,但它们的归宿似乎并不确定,仿佛是寄居他处。屠羊的声音再次响起,带来了一丝熟悉的感觉。霜冻的树枝孤零零地伫立,已经经历了三次的雪窖寒冬。漂泊的生活让我不知道该去向何方,心中的逍遥也只是顺其自然。庭院空旷,谁能与我对话呢?我只好支着下巴,仰望青天。
注释:
- 幕燕:燕子,常被视为春天的使者,这里暗指燕子的归来。
- 屠羊:指屠宰羊,可能象征着生活的琐碎与现实的压力。
- 霜枝:指被霜覆盖的树枝,象征着寒冷与孤独。
- 雪窖:形容雪堆积的地方,暗示严寒的环境。
- 漂泊:形容生活的不安定与漂流。
- 逍遥:轻松自在,这里指的是对生活的无奈与接受。
- 庭空:庭院空旷,象征孤独与寂寞。
典故解析:
文天祥生活的时代,正值南宋灭亡之际,他的诗作常流露出对国家的忧虑与个人命运的思考。此诗表现了他在动荡时代中的孤独感与无奈,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号山谷,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和政治家。他以忠诚与勇气著称,尤其是在抵抗元朝入侵的过程中表现出非凡的气节与情怀。
创作背景:此诗写作于宋朝灭亡之际,文天祥被俘后,身处困境。他在诗中抒发了对故国的思念与个人命运的感慨,表现了他坚定的民族精神与高尚的品格。
诗歌鉴赏:
《还司即事 其一》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开头的“幕燕方如寄”以燕子引入,给人以春天即将来临的希望,但接着却转入“屠羊忽复旋”,显示出现实生活的琐碎与压迫。此处的对比,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慨。
“霜枝空独立,雪窖已三迁”通过自然景象传达了内心的孤独与寒冷,象征着诗人所处的困境与无助。而后两句“漂泊知何所,逍遥付自然”则表现了诗人对命运的无奈接受,尽管漂泊不定,但他仍试图以一种淡然的态度面对生活的挑战。
最后“庭空谁共语,拄颊望青天”则是诗人孤独的写照,庭院的空旷与仰望青天的姿态,给人以深思。他对话语的渴望与对自然的依赖,彰显了他孤独的心灵与对生命的深刻思考。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最终汇聚成一种对人生的感悟与对自由的渴望,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幕燕方如寄”:燕子如同寄居者,暗示生活的不定与流离。
- “屠羊忽复旋”:屠羊的声音再次响起,带来对过去的回忆与对现实的无奈。
- “霜枝空独立”:描绘寒冷孤独的景象,象征诗人的内心状态。
- “雪窖已三迁”:经历了多次寒冷,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艰辛。
- “漂泊知何所”:表达对未来的迷茫与不知所措。
- “逍遥付自然”:对命运的无奈接受,体现一种淡然的态度。
- “庭空谁共语”:庭院的空旷,象征孤独,渴望交流。
- “拄颊望青天”:以仰望青天的姿态,表达对未来的期待与思考。
修辞手法:
- 对比:燕子的寄居与屠羊的声音形成对比,表现生活的矛盾。
- 意象:霜枝、雪窖等自然意象,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 拟人:将自然景象与人类情感相结合,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与对自由的渴望,通过自然景象映射内心情感,传达了对生存境遇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燕子:象征春天的到来与归属感。
- 羊:象征生活的琐碎与现实的压力。
- 霜与雪:象征孤独与寒冷,反映内心的苦闷。
- 青天:象征希望与自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屠羊”指的是什么?
- A. 生活琐碎
- B. 诗人的理想
- C. 自然景象
- 答案:A
-
诗人通过“霜枝空独立”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孤独
- B. 兴奋
- C. 忧伤
- 答案:A
-
诗的最后一句“拄颊望青天”传达了什么?
- A. 对未来的期待
- B. 对过去的怀念
- C. 对现实的无奈
-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 by 杜甫
- 《登高》 by 杜甫
- 《江雪》 by 柳宗元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登高》相比,文天祥的这首诗更为个人化,侧重于内心的感受。而杜甫的《登高》则表现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两者都体现了对人生境遇的思考,但侧重点有所不同。文天祥注重个人的孤独与无奈,杜甫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与社会的忧虑。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文天祥诗作的集合,提供更多背景信息。
- 《中国古代文学史》:对古代诗词的深入分析与解读。